看不见的城市——伊斯法罕2

标签:
旅游伊朗伊斯法罕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
(二)
我们住在以阿巴斯命名的酒店(Abbasi Hotel),当地最好的一家,古时也是商贾云集的驿站,格局类似在亚兹德所住的酒店,但不同的是中庭乃一座美丽的花园,种满了玫瑰花、柿子树和橘子树,喷泉的水柱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
因而,享用完毕丰盛的早餐,我们并不急于出门,先在花园里逗留了一阵,并寄了明信片,这才不慌不忙地向伊玛目广场出发。默萨维在临走前,给我们列了一个清单,叮嘱我们在伊斯法罕游玩时不要错过的景点有:Fire temple, eight heaven palace, chehel sotun palace, Emam Square(Aliqapu palace, Emam mosque, Sheikh lotfollah mosque, Qeisarieh Bazar), Vank church……我们将这些景点分进了两天的行程。著名的三十三孔桥(Si-o-She Bridge)在头一晚路过了,枯水季的河床是干涸的,也没什么看头。
第一天实际游览的景点依次是:Hasht Behesht Palace(又称Eight heavens palace)—Chehel Sotun Palace - Imam Square(只来得及看了Sheikh Lotfollah Mosque)- 某家teahouse – 就近集市购物 – 欣赏Imam Square夜景 –酒店
走出酒店大门,一路尽是帅哥say hello,不远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路中安全港有个地图路牌,我们等一部车开过,跨过马路埋头继续研究路线——耳边突然传来紧急刹车的声音,然后是一声巨响——紧张抬头,才发现那台车司机顾着盯我们两个美女,路线都走偏了,撞上了马路牙子。我们见状,得意之余,哈哈大笑,有点幸灾乐祸。一车帅哥自嘲地也笑笑,和我们扬扬手,开走了。
再直走一会儿,门口有大水池喷泉的就是Hasht Behesht ,意为“eight heavens”,八个天堂。伊斯兰教的“天堂”在中文里又称为“乐园”,在阿拉伯语原文字面上意思是“花园”。根据伊斯兰教的末世论,人死后会在坟墓里停留至复活日。穆斯林相信死者生前的行为将决定他在坟墓里的待遇。根据穆斯林的信仰,人们今生渴望的事物在天堂里应有尽有。《古兰经》对天堂有详尽的描述。比如,天堂共有八层,最高的一层即称作“天堂”(Ferdosi),是先知、殉教者与最诚实的虔敬者的归宿。这里被毁坏地相当厉害,正在维修,阿yo子被热情的当地人拉去合影,我一个人随意走了走。残破的壁画用金色描线,仍旧显得富丽堂皇,相当喜欢。
宫殿坐落在一个大花园里,附近还有一个群众游乐场。几名男女中学生在打排球,女孩子的头巾不时滑落,索性大庭广众之下包起头巾来,这倒叫我们惊讶,和我们理解的风俗不太一样——女生头发不能为其他男人所见。我们就隔着铁栅栏,饶有兴趣地学习究竟怎样专业地裹头巾才比较牢靠。他们终究发现了我们,朝我们开心地大笑,使劲挥手打招呼。路上也还有些男人,超过我们,然后特地回过头say hello,我不厌其烦地回答——salaam。总的来说,我们遇见的伊朗学生全都大方得体,这归功于教育体制。
因我要买明信片,无意中发现已经走到Chehel Sotun Palace(四十柱宫)的门口。这座宫殿有着20根高大的门厅木廊柱,配合宫殿前方的一方水池,倒影出来共四十根柱子,因而得名。不过我们到的不是季节,水池见底,没能亲睹四十柱的风采。但最为丰富的宝藏却在大殿(Throne Hall),华美精致的壁画让人目不暇接,主要的几幅是赞颂阿巴斯大帝及后主的丰功伟绩的,描绘了萨法维时代与邻国交战以及设宴款待各国使臣的情景;其他小的画面则表现的是波斯王子和公主们的生活情景,穹顶天花则绘满了美丽的花卉。这宫殿供国王娱乐和接见外宾之用,后来曾毁于火灾,现存建筑建于 1706 年。我在此处又做了两次布景板,供伊朗民众家庭欢乐合影之用。
我们大概在3点时抵达伊玛目广场,怕错过光线,径直去了有着褚色圆顶的Sheikh Lotfollah Mosque(小的那个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小巧精致,我们穿过一条昏暗的通道,来到依旧昏暗的大殿。等适应了光线,能领略到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巧夺天工的设计,每到下午时分,随着光线的变幻,从某个位置射入的光线映射在穹顶之上,不偏不倚,恰好衔接在中央孔雀身,如同漂亮的一缕金色瀑布般的长尾,圣洁优雅地无以复加,那一刻动人的金色让人莫名地感动异常。
从清真寺走出来又被一群伊朗女学生围观了,被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个故事找机会另外再说。饥肠辘辘地附近找了一家teahouse吃点东西,遇到了当地一家人,这个故事也留着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