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猴子下山》听评课有感

(2019-06-20 21:35:03)
分类: 评课

《小猴子下山》听评课有感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目标不够专一,最终一无所获。课文通过这一简单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孙老师抓住故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精美的课件辅助,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书、思考、表演。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大。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小孩子喜欢猜谜语,孙老师利用这一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自然引出故事的主角“小猴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之后,孙老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好奇地提问“小猴子下山干什么?”“小猴子下山遇到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可以看出,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小猴子下山后可能会发生的事,老师以“这些问题啊,你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巧妙的导入新课,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兴趣,导入新课,自然又巧妙。

二、利用课文插图,降低学习难度。

低年级的课文插图色彩鲜艳,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了课文内容。利用插图,发挥其辅助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观察等能力。在学生读通读顺课后之后,孙老师出示课文插图,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分别做了什么。有了插图的辅助,学生能够比较有条理的按顺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词语“只好”的时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小猴子的动作、神态,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进行理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比较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整节课的教学,孙老师充分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利用课文插图的教学,减低了学习难度,符合低年级学段教学的规律。

三、抓住结构特点,落实词句训练。

《小猴子下山》一文的构段很有特色,第一、二、三、四自然段表达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下猴子下山,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孙老师在教学中抓住课文形式的特点、内容,“扶学”第一、二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在学习、交流中,引导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适时积累。比如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随文识字;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词句训练的教学落到了实处。

此外,孙老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语言,制作精良的课件,亲切自然的教态都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观课感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