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索马里期间(由于年头太久,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曾经看过一次索马里的打棍节,
留下深刻印象。虽然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但是,当时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眼前。
记得那一天是一个索马里公共假日,医疗队组织全体医生到首都摩加迪沙郊区的阿夫高依,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索马里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打棍节。关于打棍节的背景,此前我知道的很少,在着手写这篇博文之前,我试图搜集一些资料,
但是,令我感到失望的是, 无论从大英百科全书上, 还是从网上,
都没有找到多少详细的资料,只在百度上搜到两条信息,其中一篇文章是由同我一样,当年在索马里援外的人写的。我把这两条信息的链接帖在这里,供读者朋友参考。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8dbc20100f99w.html,
(2)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MZG198706024.htm
找不到有关资料,
不知道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宗教含义, 又不能编造,因此,
我只能根据我的记忆来写这篇文章,向读者介绍现场的所见,而不能加以更多的主观评论。
记得,为了参加这次户外活动,
医疗队头一天就做了布置,一方面从专家组调来了一两大客车,另一方面,通知大家带饮料,太阳伞。医生们平时忙于医院的工作,难得外出,公共假日期间,能有机会到摩加迪沙市郊参加这样的活动,大家自然非常开心。第二天早饭后,专家组的大客车便开进了医疗队大院,医生们带着水壶,太阳伞,有的还戴上了遮阳帽,纷纷上了汽车。一路上大家心情非常愉快,
有的女医生还在车上唱起了歌,感觉像小学生春季郊游。
阿夫高依在摩加迪沙的西面,离市中心应该有二三十公里左右。一路上,到处充满节日的气氛
不时能看到一群一群的索马里人,迈着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朝阿夫高依方向集结。女孩子们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男孩子们手里都拿着一只粗细不等的木条。听老医疗队员们介绍,
为了参加摩加迪沙市郊盛大的打棍节, 许多索马里人要赶几十公里的路,有的凌晨就从家里出发。
大客车越向前行驶,
路上的人越多。开了大约半个小时,汽车在一大群喧哗的人群前停了下来,阿夫高依到了。从车窗望去,
前面的开阔地四周已经集聚了许多人,保守地估计也有几千人。现场人声鼎沸,一片喧哗,热闹非常。我大致观察了一下,眼前的开阔地被人们围成一个长方形,宽大约100米,
长大约300米。场地的两头分别集聚了一大群小伙子,其中也有不少十几岁的小男孩儿,个别的还能看到几个索马里姑娘。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部落,每一方至少也有一两百人。
出于好奇,
我走到了场地的一段, 仔细观察那些手持木条、树枝,即将上场厮杀的勇士。他们有的喜笑颜开,欢声笑语,
有的则一脸严肃,充满杀气,总之,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许多人不停象征性地挥舞着手中的木条,
发出“飕飕”的响声。一些小伙子们还聚在一起大声讨论,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看样子像是在商量战略战术。他们手中的木棍大多不是很粗,粗的直径不超过3到5厘米,长约两米,细的只不过是一个小树枝而已。看得出来,其中一些人纯粹是来凑热闹的,
而一部分人则怀有打败对方、取得胜利的强烈愿望。
长方形的一侧似乎是留给部落长老、政府官员、客人(中国医生)的,沿着一条直线摆放着几条木凳,旁边停着几辆载重汽车,还有几辆牛车,上面都站满了人。医生们按照领队的指挥,在长方形的这一侧分别找了一个位置,
有的人打着伞站在那里,有的人席地而坐。对面则大多是年龄稍大的观众,
其中大部分是妇女,有些还带着孩子。在众多的妇女当中,大多数又是年轻女孩。这时,大约已是中午时分,头上的太阳很大, 气温很高,
医生们一个个汗流浃背, 但索马里人一个个看上去若无其事,很少有人像我们一样在不停擦汗。
正在我们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
突然,听到广播喇叭响了起来,一位索马里长老宣布了打棍节开始的命令。随着这一声令下,场地两边的勇士们发出阵阵呐喊声,挥舞着手中的木条,飞快的朝对方冲阵地过来。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冲在最前面,
他们迎着对方挥舞的木棍, 毫不畏惧。一两分钟后, 两队人马正好在我们面前的开阔地上相遇,双方顿时打作一团,看得出来,
他们是真的在用力用手中的木条打击对方,当然,其中也有许多站在后面挥舞木棍,并不真正冲锋陷阵的。几秒钟之后,
就陆续有人头破血流。有的人受伤之后,用手捂着伤口撤出战斗,也有的小伙子不顾伤口流血,继续战斗。在两边观战的人则不停地呐喊,
为自已一方助威。由于木棍大多不是很粗(估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战场上没有人受到致命伤, 大多是皮肉伤。
混战大约持续了十分钟左右。随着时间的延长, 受伤的人越来愈多,场上的人越来越少。这是, 喇叭声再次响起, 大棍节宣布结束。到最后,
我也没看明白,究竟哪一方取得胜利。也许,谁胜谁负本来就不是最重要的,说到底, 这不过是一个节日。
由于天气很热,大家在太阳下面已经晒了一上午,打棍节目结束后,我们便离开了现场,返回驻地。但是,大多数索马里人仍然留在那里,他们有说有笑,现场热热闹闹。听说,活动将持续整个下午。
将近20年后,大约是1998年,我在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期间,曾率队到伊朗洽谈地铁项目,在德黑兰逗留两周。其中一个周末,应接待方的邀请,到郊区参加过一次宗教节日活动。来到现场,
发现身穿黑色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手中拿着木棍、树条,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向对方接近,最后相遇,一场混战随即开始,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在索马里见到过的打棍节,只不过眼前的打斗规模更大,更激烈。我由此猜测,打棍节应该是一个宗教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