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外手记》13、会唱高音的212吉普车

(2011-01-31 19:31:07)
标签:

杂谈

分类: 非洲回忆录

    当晚,我们一行来到中国援索马里医疗队总部驻地,参加总部为新到队员举行的欢迎会。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在首都摩加迪沙市伯纳蒂尔医院工作的全体中国医疗队队员。国内来人,对于已经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的人来说,是件大喜事,虽然总部的医生大多来之长春市,多数人之前并不认识,但是,大家一见面都非常亲切,有说不完的话。老队员急于打听国内的情况,新队员热衷了解索马里的事情。医疗队大院里热闹非常。

 

    总部在一个大院里,四周是不太高的土围墙。里面的建筑都是平房。医生们住的房间时正式的建筑,每两人一个房间,条件还不错。食堂看起来是后建的临时建筑,不过地上也打了水泥地面,很干净。会议就在食堂里召开,会后聚餐。总部汽车司机周师傅和一位女同志忙里忙外,招呼大家。那位女同志很年轻,也很漂亮,是长春来的一位外科护士,她穿着薄薄的白大衣飘来飘去,成为医疗队大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商处杨三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在索马里的经援项目。为了帮助索马里发展经济,中国政府向索马里多个领域派出了专家组。除了医疗队之外,还有公路组,负责帮助索马里修筑公路(索马里没有铁路,陆路运输完全靠公路)。有供水组,帮助索马里寻找地下水源,打井,城市供水(索马里北部地区常年干旱,城市生活用水只能靠地下水)。有农业组,负责向索马里农民传授种植水稻技术。

 

    然后,医疗队邹队长布置工作。医疗队队长姓邹,名字记得应该叫叫邹克,是长春市体委的主任。他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和蔼可亲。会上我们了解到,中国援助索马里医疗队在索马里已工作多年,有很好的基础,受到索马里人民的广泛欢迎。此前医疗队在索马里已经设有四分队,一个在首都摩加迪沙,两个在中部地区的加拉卡尤和贝莱特温,还有一个在南部的港口城市基斯马尤。我们这支新增的医疗队将被派往索马里第二大城市----北部的哈尔格萨。那里离首都较远,一千几百公里,交通不是十分方便,来首都主要靠飞机。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中国医疗队工作的摩加迪沙市伯纳蒂尔医院。摩加迪沙在伯纳蒂尔州,所以,摩加迪沙市医院取名伯纳蒂尔医院。医院看上去很新,也有一定规模,科室齐全,应有尽有。医院环境虽然说不上特别好,但总体还不错。看到中国医生在医院里忙碌的身影和索马里人欢迎的笑脸,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欣慰。

左耳http://s10/middle/62a617fatb9d6b5f48129&690左二为中国医疗队队长邹克,摄于博纳第尔医院门前。

 

    这医疗队总部,除了医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住在这里。这个人很年轻,高高的个子,很帅气。他自己一个房间,很少同我们往来,每天早饭后骑着摩托车出去,晚上回来。一问才知道,他是国家体委派到索马里的足球教练,姓戚,叫戚务生。后来熟了,我同他经常打招呼,有一次专家组放电影,他还主动搭我的北京212吉普车去看电影。回国以后,曾经想同他联系,因为工作忙,一直没能如愿。后来,中国足球队不长脸,屡战屡败,听到有人指责戚务生,我觉得不是很公平。中国足球的问题多了,不能都怪他。他之后中国足球队不知换过多少教练,包括一个又一个洋教练,还不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说到总部的北京212吉普车,也有有趣的故事。那是最老式的北京吉普,比较原始。医疗队总部除了有一辆大英吉普外,还配置了这辆北京吉普备用。平时,这部车很少有人开,各医疗队的翻译来首都办事,有时会开这部车子。吉普车开着还可以,只是刹车片不过关,一刹车就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引来一帮围观的人。有些索马里小朋友甚至故意凑热闹,跟着尖叫,嘴里一面喊着, shina,shina(中国,中国),让我很难为情。我估计,主要原因是我们那时的汽车还不是很过关,尤其是刹车片质量不好,太硬,不适合索马里的气候。http://s14/middle/62a617fatb82cb493925d&690

(照片中的212北京吉普,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医疗队的吉普车。图中的人就是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代表使馆,到机场来迎接医疗队的使馆工作人员,李美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