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明二奶小三祭奠杂谈 |
“二奶小三”等祭奠奢侈品折射了什么?
http://s1/middle/62a52021nbcd45dd693f0&690
连续几天,有关清明祭扫的话题高居不下,特别是在代表清明正日子的今天新浪贴出了“二奶小三”成为清明祭奠的奢侈品的话题则说明这个话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响应或附和,其实,这个话题在前两天就已经出现在网络了,可能当时有人觉着这是某些地区或某一些人的一些个性化的举措,不具备代表性,而如今出现在新浪的首页则说明了这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且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觉中成了清明祭奠的一种社会风尚且是一种有待纠正的不健康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我的记忆里追溯到过去人们一般会在先人出殡的时候扎上两个表示童男童女的纸人,出殡之前还会有人用柳条鞭打他们让他们好好听话,好好听逝去的人的使唤,这一切表明这两个童男童女充当了佣人的角色,这是一种负责将来照顾逝者生活的角色,现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轿车家电等一应实施在几年前就已经陆陆续续的出现在清明扫墓等一些祭奠先人的活动中了,如今,“二奶小三”的出现则将这种活动或仪式推向了高潮。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小三二奶”是持排斥态度的,即便是自己担当了“小三二奶”的角色也不愿意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有“二奶小三”出现,为什么如今的祭奠活动中会出现用“二奶小三”等作为祭奠物品的奢侈品的呢?
我觉得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人们主观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有人认为“二奶小三”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人们或多或少的从唾弃这种身份转而平淡看待最后变成了羡慕,觉得能包得起“二奶小三”的人一定是成功人士,或者说能够拥有“二奶小三”的人才是健全的人生。这也许不是主观意识,但是,社会教会了更多的人有了这种潜意识。
第二、很多人对孝道含义的曲解,认为简简单单的“满足”就是孝道,而事实上清明讲究的不是如何去祭奠,不是讲究用什么去祭奠,而讲究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这种文化,祭奠先人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我们不忘记过去学会感恩,感谢生我养我给我生命的人,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现在的人相处,用木棉花的花语来说的话就是珍惜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厚养薄葬”才是清明这个节日永恒的精髓。
第三、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很多人已经不能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是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所致,如今不是有人鼓吹性自由吗?不是有人鼓吹卖淫嫖娼合法化吗?如果这两者真的都合法了,“二奶小三”在婚姻上占有合法地位的时候还会远吗?从某种程度来说,祭奠先人时使用“二奶小三”这种奢侈品有可能就是当事人情感慰藉的一个下意识的行为。
第四、人们记住了这个日子却忘记了这个日子带给我们什么?我相信没有哪位先人在清明这个日子里希望看到我们悲伤,而好好地活着才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因此,清明祭奠的目的绝不是我们给他们带去什么丰富的物质和财物,即便是形式上的一些东西也仅仅是一种载体,清明节祭奠的目的应该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与活着的人相处。
……
坟头掊土新叠旧,
坟前草木枯又青;
音容应在此地下,
湮没黄尘多少春。
清明,空气清新、清爽明朗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