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积淀遭遇“脑血栓”

(2011-08-19 10:19:43)
标签:

校园文化

校长、脑血栓

杂谈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积淀遭遇“脑血栓”

                   文:九州狐

 

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际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观点,但是作为学校来说我觉得基本稳定队伍结构对传承校园文化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了这不包括正常的“吐故纳新”式的人员流动。

提高校园文化内涵,竭力打造特色教育模式几乎成为每一所学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每一所学校的决策层几乎都在绞尽脑汁谋划属于自己特色的领域,试图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是对于资源匮乏薄弱的农村学校来说却很难很难。

校园文化或特色除了物质层面的包装之外,就是精神层面的思想亦或有序的操作程序的运作,只有步步为营,不断积淀才有逐步成为自己特色的可能,其间只要有断层就会消失殆尽,这或许正是一所农村学校无法形成自己风格或在特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的形成或特色的定位跟学校校长的谋划决策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亮剑》中李云龙诠释亮剑的精神一样,即使人走了精神还在,会被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把这种思想放在一所学校来说的话那就是形成了一种特色、一种文化。但是这种精神和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必须经过实践和时间不断锤炼,否则也不可能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特色得以传承。

学校教育又有其独立的特殊性,对于校园文化的定位、特色的谋略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后来者并不一定会采纳前人的定位,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来定位校园文化,来谋略打造特色,因此校园文化在那些频繁更换校长或中层干部的学校不可能有延续性,一个没有延续性的学校又怎么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从教育信息网上得知这学期校长又换了,近些年接二连三的换校长,以往的事实也证明了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谋略的观点,尽管每一位校长都有尽心尽力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但是毕竟不同的人总归是不同的管理风格,所以,学校难以形成一定的文化特色、内涵绝对在情理之中。

我相信每一个从事校长岗位的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且是通过组织层层选拔的优秀人才,他们一定会有科学合理的治校良策,但是,我始终觉得对于一个农村薄弱的学校来说频繁的更换校长绝非是好办法,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持久作战的规划,总是怀揣着那种前脚进门就想着什么时候后脚就离开的思想的话,对于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是有失公允的。

省教育厅曾经出台了校长、教师轮岗的相关规定,我觉得这种设想不是不可以,而是实施的时候还必须要兼顾到一所学校文化和特色打造的延续问题,否则的话必定是弊大于利,就好比是校园文化的积淀得了“脑血栓”一样必须得从新疏通。

其实,有此等想法由来已久,只是觉得说出来有“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嫌疑,况且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似乎没有多少的关联,只要做到按要求做事就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