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也是人

(2011-08-18 14:09:05)
标签:

冯小刚

英语

名人

口舌

争议

杂谈

名人也是人

               文:九州狐

名人不是“人”,估计这个话传出去以后说不定哪一天莫名其妙的我就挨了板砖,好在很少有人熟悉我,而熟悉我的人也都没有那么深的名人情结或者他们能够理解我说这样话的原因。

事实上我也不是在贬低名人,反而我倒觉得名人生活得也不容易,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一定有过人之处,非常人所能及,只是我困惑当今的名人却当得相当的不容易,一不留神就会裸露在别人的“口水枪下”,这不,中非希望工程杨澜卷入其中,冯小刚微博也落入了口舌。

杨澜是否在中非希望工程中任主席一职各执一词,况且杨澜也已经发博澄清,在事情未明之前无端猜疑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不便讨论,但是对于冯小刚导演只是一条微薄却引发了诸如“崇洋媚外”、“英语妖魔化”等等的争议倒是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平时不太喜欢看电影,也不喜欢纠结于荧幕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以及人间百态,做好自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但是对冯小刚、张国立、张艺谋等一些大导演还是略知一二的,偶尔也看看他们的作品,说实话导演做到他们这个份上也是实属不易的了。

微,小也,凝练、短小精悍是微薄的一大特点,但是,微博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真实意思,还要看受众的理解能力,所以,微博常常引发口舌,我曾经说过如果把人一生中所说的话都例举出来断章取义的话,任何一个人都至少会被枪毙十次。

早日,偶然看到这条微博,不过一笑了之,我赞成冯导的观点,殊不知如今冯小刚导演关于中央美院招收研究生的微薄引发争议,英语成了封杀天才凶器的一条微博到底怎么啦?至少在我所了解的美术艺术大师中不谙英语的人不在少数,我们一直也没有否认过他们在这个领域内的伟大成就,他们之间甚至有念书很少的人,但是一点也不能抹杀他们具有丰富的学识或学问,难道将来评价一个人在美术界的成就也要参考他的英语水平吗?鉴于此,冯导产生不解有何不可?

我更不明白的是冯小刚导演对于此的一个很小很小的个体的看法却引发了中华民族“自卑”的民族情结来岂不荒唐,这是哪跟哪儿啊!我觉得冯小刚自喻为自卑实为调侃,实在不应该认为他是骨子里就有的那种“自卑”情结,社会中有十全十美的人吗?尺有所短寸还有所长呢!如果说不会一门外语就会有自卑的感觉产生,那么相比电影事业成绩卓越的冯小刚来说,我们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难不成真的要变成是“货比货要摔,人比人要死”?

前些日子网络上还引发了汉语在国内将要进行四六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国家旨在通过硬性考试达到拯救母语的目的,出台此重要举措的原因却是国内过分的夸大了外语的功能,过分强调了外语的准入制度,造成了外语热,母语冷的局面。中央美院的此般招生是否也落入了此等俗套了呢?于此看来,冯小刚的言辞毋庸置疑的是正义之举。

话说回来,此事要怪的话也只能怪冯小刚自己,哪个要你是名人的呢?如果这个话是我说的,别人一定当做屁话一个,是名人你就得接受别人的指手划脚,就得接受他人的“误解”,你最好不要反驳,因为说得多就会错的多,好比油抹布抹嘴,所以沉默是最好的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