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10月的北京,天高云淡,午后的中关村街道上,因为一些高楼和道路施工影响,弥漫着尘土。一位美女手持一串冰糖葫芦,边吃边向我迎面走来。尘土,被她视而不见或者已经习惯。
好久没去中关村了,因为赴一位朋友的婚宴,上周末我又重游了那个“神奇”的地方。
婚宴在一个清代的王府花园改成的饭店里,那里的服务员全是清代服饰,“格格的打扮”。然而走出这片“世外桃源”,便是一片被玻璃幕墙包装的高楼丛林。步行几分钟,就可以走到当年鼎鼎大名的海龙电子商城。
想当初,我怀揣1万元积蓄进京谋生的时候,干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在海龙买了一个二手的IBM笔记本电脑。所以说那是一件大事儿,是因为那个破电脑花了我将近一半的银子。
如今,海龙的周围多座高楼拔地而起,还有一些高楼依然在施工。
前一段因为打折销售而闻名的第三极书局,与海龙相距不远。一定是要前往浏览一番的,如此之大的书店开在如此昂贵的地段,简直让人有一种“仰视才见”的感觉。第三极的南面,一座大楼正在施工,显得那里比较局促。工地用围挡包围着,有工人用拖把擦拭围挡,一面尘土遮盖了围挡鲜艳的蓝色。
海龙还是那样。还没有走到那里,就有中年妇女向我兜售光盘,这倒是并不陌生。海龙门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铁制标语,有些生锈了,与海龙大厦一样,一幅历经沧桑的样子。
我是没有心情去海龙逛的,不进取就知道里面依旧是拥挤的人群,摩肩接踵,总让人感觉里面生意好得不得了。中关村是一个奇迹,海龙应该是中关村的奇迹。尽管一座座的高档大楼先后崛起,那些后来的电子市场,在某些方面似乎总是无法超越海龙。
一些新的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海龙门前的中关村大街正在施工,或许是在修地铁吧。在加上拥挤的一辆辆的大个头公交车一辆辆小个头的轿车,中关村大街显得更加拥挤。在这种拥挤的环境里,飞扬的尘土让人感到窒息。
造成这种拥挤和窒息感觉的,是中关村生长或扩张的力量使然。那些尘土,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下飘荡。
好久没去中关村了,因为赴一位朋友的婚宴,上周末我又重游了那个“神奇”的地方。
婚宴在一个清代的王府花园改成的饭店里,那里的服务员全是清代服饰,“格格的打扮”。然而走出这片“世外桃源”,便是一片被玻璃幕墙包装的高楼丛林。步行几分钟,就可以走到当年鼎鼎大名的海龙电子商城。
想当初,我怀揣1万元积蓄进京谋生的时候,干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在海龙买了一个二手的IBM笔记本电脑。所以说那是一件大事儿,是因为那个破电脑花了我将近一半的银子。
如今,海龙的周围多座高楼拔地而起,还有一些高楼依然在施工。
前一段因为打折销售而闻名的第三极书局,与海龙相距不远。一定是要前往浏览一番的,如此之大的书店开在如此昂贵的地段,简直让人有一种“仰视才见”的感觉。第三极的南面,一座大楼正在施工,显得那里比较局促。工地用围挡包围着,有工人用拖把擦拭围挡,一面尘土遮盖了围挡鲜艳的蓝色。
海龙还是那样。还没有走到那里,就有中年妇女向我兜售光盘,这倒是并不陌生。海龙门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铁制标语,有些生锈了,与海龙大厦一样,一幅历经沧桑的样子。
我是没有心情去海龙逛的,不进取就知道里面依旧是拥挤的人群,摩肩接踵,总让人感觉里面生意好得不得了。中关村是一个奇迹,海龙应该是中关村的奇迹。尽管一座座的高档大楼先后崛起,那些后来的电子市场,在某些方面似乎总是无法超越海龙。
一些新的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海龙门前的中关村大街正在施工,或许是在修地铁吧。在加上拥挤的一辆辆的大个头公交车一辆辆小个头的轿车,中关村大街显得更加拥挤。在这种拥挤的环境里,飞扬的尘土让人感到窒息。
造成这种拥挤和窒息感觉的,是中关村生长或扩张的力量使然。那些尘土,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下飘荡。
长安街向西
北京长安街,其直而长,在国内的城市中,恐怕没有出其右者。
我喜欢这条街道,因为它大气。尤其喜欢其中的一段,向西,一直向西,一直到西四环外。
当年我还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的时候,曾经出差到北京,去西长安街边上的一个法庭听一个案子。那天,由于到的时间较早,就在长安街上徜徉。这一段街不如三环以内的长安街那么宽,车辆也少许多。让我喜欢的地方是,路两边有高大的杨树,杨树外面还有大片的绿地。在那里溜达,如逛公园。所以西长安街的印象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西长安街有一段是海淀区和石景山区的交界地带,但大部分属于石景山区。石景山区围绕首钢发展而来,远离市中心,主要靠西长安街和它下面的地铁与市中心相连。所以石山区的中心与失去的中心之间,就有了一段狭长而绿化得比较奢侈的长安街。
去年,我开始考虑买房。买方当然首要考虑地段,但我几乎没怎么考虑就放弃了多数人向往的城东和城北,直接奔城西。我的方向,长安街向西。
就在记忆中的有林荫大道的边上,有一座正在开发的超大型楼盘,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在西长安街边安家了。
北京一度向东和向北发展,当北五环已经被高档楼盘占据的时候,南三环还让人感觉里市中心太遥远。当城铁将城东整个通州与市区的1号地铁相连的时候,西四环的边上大片的村庄还没有拆掉。所以,直到如今,西边和南边仍是相对“冷清”。但对我而言,这个城市已经足够繁华。西边,是这个城市的边缘,那里相对安静。西边有山,对于完我这个在广袤的平原上生活了多年的人,山就是风景。
长安街向西,沿着林荫大道继续向西,一直到长安街的重点,那里是首钢所在地,也是到石景山区的人口集中地。这里因为远离中心,曾经房价较低,自然吸引了许多刚刚进京的人,在那里租房居住。
我有一位同学,4年前来京工作的时候,就在那里住,如今,家里的人全部接来,托房价较低的福,租了一套大房子,全家人共住,其乐融融。但是,这里的房价低谷正在消失。在城东、城北被大量楼盘日渐填满之后,石景山的大片村庄从去年以来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个城市,因为像我这样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而迅速地变化。这些“北漂”们在里工作、生活,向蚂蚁努力前行,渐渐填平这城市的“低谷”。
我喜欢这条街道,因为它大气。尤其喜欢其中的一段,向西,一直向西,一直到西四环外。
当年我还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的时候,曾经出差到北京,去西长安街边上的一个法庭听一个案子。那天,由于到的时间较早,就在长安街上徜徉。这一段街不如三环以内的长安街那么宽,车辆也少许多。让我喜欢的地方是,路两边有高大的杨树,杨树外面还有大片的绿地。在那里溜达,如逛公园。所以西长安街的印象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西长安街有一段是海淀区和石景山区的交界地带,但大部分属于石景山区。石景山区围绕首钢发展而来,远离市中心,主要靠西长安街和它下面的地铁与市中心相连。所以石山区的中心与失去的中心之间,就有了一段狭长而绿化得比较奢侈的长安街。
去年,我开始考虑买房。买方当然首要考虑地段,但我几乎没怎么考虑就放弃了多数人向往的城东和城北,直接奔城西。我的方向,长安街向西。
就在记忆中的有林荫大道的边上,有一座正在开发的超大型楼盘,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在西长安街边安家了。
北京一度向东和向北发展,当北五环已经被高档楼盘占据的时候,南三环还让人感觉里市中心太遥远。当城铁将城东整个通州与市区的1号地铁相连的时候,西四环的边上大片的村庄还没有拆掉。所以,直到如今,西边和南边仍是相对“冷清”。但对我而言,这个城市已经足够繁华。西边,是这个城市的边缘,那里相对安静。西边有山,对于完我这个在广袤的平原上生活了多年的人,山就是风景。
长安街向西,沿着林荫大道继续向西,一直到长安街的重点,那里是首钢所在地,也是到石景山区的人口集中地。这里因为远离中心,曾经房价较低,自然吸引了许多刚刚进京的人,在那里租房居住。
我有一位同学,4年前来京工作的时候,就在那里住,如今,家里的人全部接来,托房价较低的福,租了一套大房子,全家人共住,其乐融融。但是,这里的房价低谷正在消失。在城东、城北被大量楼盘日渐填满之后,石景山的大片村庄从去年以来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个城市,因为像我这样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而迅速地变化。这些“北漂”们在里工作、生活,向蚂蚁努力前行,渐渐填平这城市的“低谷”。
(两篇作业for I时代)
前一篇:人间黑暗,在土里,或心里
后一篇:那些拥挤在香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