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买路钱
(2010-04-20 19:29:57)
标签:
杂谈 |
奥运给北京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是北京人逐渐“适应”了汽车按照尾号限行。
当初为配合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大家都积极响应单双号限行。当时实施了大概两个月,那时候,大家的普遍的感受是,北京通畅了。
奥运后北京改良限行制度,以0到9这10个数字为尾号的汽车,每天有两个数字的车不能上路,为期半年。也就是说,每天有约1/5的车不上路。
半年过后,也就是去年的4月初,北京似乎对限行上瘾了。宣布继续实施这一有效的缓堵措施,为期1年。今年4月9日,这漫长的1年到期。但就在上周,有关部门宣布,限行延长2年。
1年前,北京宣布实施为期1年的限行时,媒体普遍发表质疑的声音。如今,宣布延长2年,质疑的声音也比较少了,因为限行的理由还是那些,反对限行的理由也还是那些,所以,不说也罢。
是大家养成了限行的习惯么?反正我所认识的有车族里,没听到一个说自己习惯了,都觉得自己买的车,1年有几十天不能上路,无法理解。
这些不理解的人,也开始了想对策。
“简单粗暴”的对策是再买一辆车。2009年北京车市的火爆,据说跟限行有关。北京机动车数量从300万到400万就在这一年实现了跨越。
再买一辆车,对于许多人来说,成本无疑是太高了。更多的人选择了强行上路,按照交通管理部门的说法,这是违法行为。
但有那么一部分人明知道违法,也上路,宁愿付出相应的代价。
强行上路的代价是什么呢?100块钱。北京规定,凡是在限行日上路的车辆,被民警拦下、被摄像头拍到,需交纳100元罚款。1天只罚1次,不扣分,也就是说对驾驶纪录没有负面影响。于是有人最后发现,付出100块钱,就可以“买得”在限行日上路的权利。何况,有时候强行上路还不一定被警察发现和被电子眼拍到呢?
权衡利弊之后,许多人经过一番计算,发现强行上路是划算的。因为,一天不开车,上下班打出租车,其成本也不少。开车可以省去很多麻烦,相对而言,付出100元的单价是值得的。再说,即使不幸每次上路都被警察抓到,每个月也就400块钱而已,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成本是无所谓的。
昨天我看到一家报纸报调查了一家公司的职员,该公司的有车族当中,相当大一部分人,在限行日强行上路。他们把100元钱的罚款称为“买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