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光双面兽11月12日融资融券分析报告

(2015-11-12 09:14:01)
标签:

股票

沪市

环比

融券

余额

分类: 神光融资融券

市场最新动态:

 

11日大盘震荡并小幅反弹,从当天融资角度看,沪市融资买入额814.6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18.16亿元,融资余额698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8亿元。深市融资买入额为684.8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1.02亿元,融资余额451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90亿元。

 

两市融资买入额环比减少14.74%,其中沪市环比减少21.12%,深市环比减少5.65%;融资余额方面,两市融资余额环比增加1.30%;其中沪市环比增加0.83%,深市环比增加2.04%

 

个股当日融资买入额:

 

11日沪市融资买入超过1亿元的品种有263只,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7只,排名前三名的是:中信证券32.50亿元,兴业证券21.70亿元,光大证券18.76亿元。   

11日深圳融资买入超过1亿元的品种有210只,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3只,融资买入额靠前的是:东方财富13.93亿元,东北证券12.34亿元,西部证券12.17亿元。  

 

 

 融资余额:

 

融资余额方面,沪市前三位是:300ETF332.63亿元,增加0.15亿元),中信证券(180.03亿元,增加5.57亿元),中国平安(167.66亿元,增加0.23亿元);

深市融资余额前三位:苏宁云商(73.82亿元,减少0.48亿元),东方财富(67.38亿元,增加2.93亿元),京东方A66.47亿元,增加0.47亿元)。

 

个股当日融券卖出量:

 

11日沪市融券卖出最多的是:300ETF50ETF。股票方面,中国联通85万股,包钢股份51万股,民生银行45万股,位于股票融券卖出前列;

11日深市融券卖出最多的是:300ETF,深100ETF;股票融券卖出量较多的品种:京东方A87万股,中联重科35万股,河北钢铁15万股,其余品种较少忽略。

 

个股融券余额:

 

11日沪市股票融券余额较多的有:中国中铁4627万元,招商银行3916万元,中国铁建2741万元,位于融券余额排名前列;   

 

11日深市股票融券余额较多的有,苏宁云商2780万元,西部证券2685万元,机器人2616万元,位于融券余额排名前列。

    

个股比例排名:暂无

 

双面兽机会提示:

 

11日市场继续全面震荡,具体分析如下:

 

11日上海市场涨停股票有46只,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9只,没有跌停个股。融资融券个股涨幅居前的是:航天机电(600151)涨停; 城市传媒(600229)涨停; 凤凰传媒(601928)涨停;

  

11日深圳市场共有150只股票涨停,与前一交易日增加48只;没有跌停个股。融资融券个股涨幅居前的是:山推股份(000680)涨停;江特电机(002176)涨停;紫鑫药业(002118)涨停;

 

个股融资机会:海王生物(000078)、冀东水泥(000401)、华新水泥(600801)等

个股融券机会:市场全面震荡,融券暂且观望。

 

11日市场全天震荡明显,从当天融资角度看,沪市融资买入额814.6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18.16亿元,深市融资买入额为684.8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1.02亿元,从融资买入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的持续全面震荡买入额继续呈现环比大幅下降态势,资金在市场持续震荡中依然谨慎,但融资余额仍在大幅持续增加,市场活跃性很强。当前市场不宜追高,市场震荡筑底仍需不断试探,投资者仍要耐心逢低布局。

 

两市融资买入额环比减少14.74%,其中沪市环比减少21.12%,深市环比减少5.65%;融资余额方面,两市融资余额环比增加1.30%;其中沪市环比增加0.83%,深市环比增加2.04%

 

目前无论是新开户,还是参与交易、持仓投资者,数量级别和比例都不高,说明大众的情绪并没有被当前的反弹调动起来。纵观本次上涨,是想做反弹、敢做反弹的一批大户游资主动出击的结果,一路上逐步激活了公募、私募、保险等机构。特别是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方针明确后,长线资金才陆续进场。从反弹次序、市场格局看,现在只是到了中场阶段。市场的企稳还需后期的不断整固,目前可控制仓位积极参与成长股的波段行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