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了?

(2013-10-10 10:25:52)
标签:

更多

特殊性

中国人

新股

代表

股票

分类: 神光市场研究
 马云并不满足于支付宝的成功,联手基金又开展起余额宝的业务,大有“抢食”银行市场之意;马化腾和他的财付通也想着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分一杯羹;举着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旗帜的百度也有百付宝在手;平安耐不住寂寞,决意打造互联网支付业务 “平安付”;互联网金融的一池春水被阿里搅动之后,巨头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赶着布局“抢钱”。

支付宝、财付通、百付宝、平安付是否真的能够完全代表互联网金融时代,是否充分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真正内涵。实际上,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才刚刚起步,还未真正到来。

 

传统金融+互联网应用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这一提法最早出自IT行业,从狭义上指互联网企业(通常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在最初阶段,此类机构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有电商平台的支付需求,简单提供与各家银行之间的网关接口。

 

虽然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互联网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开始从简单的支付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但是支付宝、余额宝,移动支付仍未触及互联网金融的实质,而仅仅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上的衍生和体现,不过是传统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另一个渠道,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上的应用,绝非基于互联网的特征出现的新的金融形态。

 

把传统金融放在互联网上营销催生的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性成为多数用户的首选,赢得了众多使用者的青睐。除去便捷外衣,互联网金融并无特色可言,可谓不具备“个性”。在余额宝流程化模式里,我们可以做的无非是买100或者买1000的选择,吸引我们在电脑前操作的,恰恰是银行到家距离的缩短。

 

互联网金融实质是凸显个性的金融定制

 

中国的教育、房地产、银行等产业无一不是以统一、批发模式存在发展。何为统一?拿教育来说,统一的9年义务教育,甚至是一成不变的大学模式,在彻底的应试教育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相同的“人才”,其后,我们打包批发,推出市场,走向社会。

就银行业来说,银行主营业务是存、贷、汇,单一的业务模式导致了各家银行服务的一致性,差异化的业务不是被淡忘了,而是无法不被淡忘。在中国以统一、批发模式存在的产业比比皆是。

 

随着互联网的膨胀式发展,我们看到了各种转变的开始。传统媒体是围观模式,一个人讲,千万个人看或者听,而在互联网上互动模式,是千万个人讲,千万个人关注,可以被“唾沫星子”淹没,也可以被“唾沫星子”塑造,所谓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就是如此。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塑造个性的时代,在互联网上可以展示共性,更可以展示个性。内敛了这么多年,中国人之个性真正彰显就是随着互联网时代膨胀式发展而来。

 

互联网是不同于传统行业的一个领域,有着其特殊性,展示个性是其最大的特征。而我们需要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其实质就是满足个性的金融定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我们不要流水线上的一般产品,我们需要的是属于个人,符合每个人特殊情况的金融定制,而非大一统的余额宝。比如,基于互联网记录的个人信用,一位中国人可以把钱借给地球另一端的一位美国人。

 

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了?

 

支付宝,财富通只是互联网金融时代摸索期的初级产品,我们通过他们实现了线上支付。虽然支付宝又推出了很多所谓的金融化产品,比如转账,比如交水电煤,但是仍旧停留在大一统的产品模式里,这些基础的功能,无非将银行的部分业务搬到了家中或者手机上实现,并不是新生的金融业态。而余额宝,不过是金融产品互联网推广的试水器。金融产品在网上卖,就是互联网金融?那么我们通过互联网认购新股,买卖新股,岂非早就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

 

目前中国具有个性的金融产品并未形成规模化效应,虽然P2P的人人贷已经有个性化定制的身影,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但于中国网络借贷模式多样,缺乏明确监管,平台资质参差不齐,经常出现危机事件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对于P2P贷款平台的风险作出提示。

 

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独特的优势是开放性和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只属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是下线无法实现的一种新型业态。而这种营业模式、营利模式显然还处于探讨、尝试初期。 

只有最零散,最个性化的服务才需要最高端的技术支持,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奇异金融需求,才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

(神光研究所原创,想关注更多可点击http://www.shenguan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