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格拉底的申辩

(2018-06-12 01:30:44)
标签:

苏格拉底

智者

勇士

哲学

分类: 读书笔记

作为古希腊划时代的智者,苏格拉底有两句话至今流传:我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未经检省的人生没有价值。由于苏氏自己未留下任何文字,后来对他的认知主要来自他学生的记述。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理智冷峻,甚至有些刻薄;色诺芬回忆的苏格拉底则温和坚定,甚至古道热肠。历史上的苏氏估计介于二者之间。

作为智者的苏格拉底,对真理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这甚至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苏氏善于辩论,不断从提问中将对方引向自相矛盾的境地。有人问一位著名的占卜师,世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占卜师得到神灵指示后说,没有。苏格拉底不认为自己聪明,但神的意志显然不会出错。于是为了验证,苏氏踏上了一条舌辩群雄的道路。接受辩论的要么名声在外,要么身居高位,结果苏格拉底无一失手,逐个证明了他们的无知。苏格拉底收徒不收费用也没有教派门规,于是众多有才有闲的年轻人拜入门下一路围观,这使辩论带来了更强的戏剧效果,却也使落败者颜面无存。受挫之人日多,有三个雅典人合谋将苏氏告上法庭,罪名有二,不敬雅典城邦的神和教坏青年。

柏拉图完整记录描绘了三个过程:苏格拉底得知被控告后与宗教家游序弗伦讨论什么是虔诚;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与陈词;行刑前与好友克力同关于哲学的谈话。于是作为勇者的苏格拉底跃然纸上。雅典是人类民主的开端,在文明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缺乏精巧的制度设计,广场民主往往呈现出非理性与暴力的特征,多数人的暴政威胁着少数特立独行的雅典公民,也屡屡在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抗中自毁城池。苏格拉底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坚决以理性独立思考来对抗多数人的暴政。在对因自然条件限制未能收回战死者遗体的六位将军的审判中,作为轮值主席的苏格拉底在民众的咆哮声中坚持原则不予起诉;在三十僭主下令捕杀精英分子后苏格拉底也坚决抵制不予执行。被起诉后,苏格拉底有许多的办法可以免死甚至免罪。可以流亡雅典之外的城邦,可以在庭审中认错忏悔,甚至可以带着妻儿痛哭流涕;即使被判有罪后,可以申请轻微的处罚,可以提出较大数额的赔偿抵罪,甚至在行刑前都仍有机会悄然出走。然而,苏格拉底执意直面惨淡的人生,决心唤醒沉迷的民众,手无缚鸡之力却慷慨泰然赴死,勇哉苏氏!

有意思的是,稍早的圣人孔子与苏氏一派有许多相似之处。不愿著述,所谓述而不作;相比于天上的神灵,更关心人间的秩序,始终在探究更好的治理之术,这点与苏格拉底相仿。门生众多,桃李满天下,这点与柏拉图接近,柏拉图的雅典学院可谓是人类早期教育体制最成功的典范。长盛不衰,影响人类社会两千年,这点与亚里士多德类似。不同的是,孔子往往点到为止,只陈结论却无论证,即便是雄辩的孟子,也没有过于深入。苏氏一派则极擅辩论,凡事刨根问底,往往会有宏大的和终极性的构架,到亚里士多德则有了细分的哲学门类。这说不定也影响了两种文化的特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基因的暴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