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子弟江湖老

(2012-08-07 09:31:03)
标签:

武侠

梦想

现实

文化

分类: 观书有感

从小我就是很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因此最喜欢的玩具就是各种剑。妈妈曾经送给我一个会眨眼的洋娃娃,没曾想一天不到就被我把头给揪下来了。看来,我的确更适合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而不是风花雪月的你侬我侬。在我的藏书里,就有整整一套的金庸全集,是我最为钟爱的收藏。虽然只是高中时代购买的盗版书,却也是我一点点攒钱买回来的。直到现在,每次回家都会随手抽出一本看个不亦乐乎,有时甚至熬夜到天空泛白才舍得合上书。上周五借的孔庆东写的《金庸评传》再次激起了我对金庸武侠世界的五金热爱向往之情,所以想要写一下自己多年以来阅读金庸塑造的江湖的感想。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李白的诗总是波澜壮阔,瑰丽奇绝的。而当年徐克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更是展现给了我一个奇诡悲壮的武侠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牛背山这个归隐的好去处,所有江湖的人是永远无法到达的。多年以后重新阅读金庸为我们构建的庞大完整而又充满了故事的武侠世界,仍然让我觉得惊心动魄,更加吸引我想要去探索。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5部或长或短的武侠小说我已经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其中很多段落几乎可以背诵下来。随着年岁渐长,我对其中故事、角色的偏爱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不再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故事好看那个角色我不喜欢。以前一直都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不觉得自己这种狂妄有什么不好。后来,经历过看过了一些事情,才开始学着从更高的角度来认真阅读金庸的江湖,而不仅是当做业余的消遣。

很多人觉得武侠小说不过是低俗的用来打发时间的垃圾作品。的确,现在很多人都写武侠小说,也有很多人写的很差劲。哪怕是近年来为人称道的沧月、步非烟的小说也不见得是好的优秀的作品。新派武侠里面,古龙、金庸、梁羽生是最为人熟悉和喜欢的,也是其作品最常被搬上荧幕的作者。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是金庸。古龙像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总喜欢在作品中穿插大量的人生心得,这是让我不喜的地方。当然,这也是很多男生喜欢古龙的原因——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人生感悟。古龙那种推理小说似的武侠和略显忽略“武”字本身的内容的写作手法也让我有点接受不能。而梁羽生更像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用俊秀典雅的文字讲诉一个个有些雷同的故事,整体结构不如金庸的严谨且变化多端。所以我最喜欢金庸。喜欢金庸小说里面博大精深的各种有关历史、政治、文学、琴棋书画的知识,也喜欢书里描述的大漠风光、江南花月、雪域耀眼等等的各地风光,还有那一个个个性独特、重情重义的江湖人物。我觉得金庸像一个慈祥温厚的长者,在悠长的午后安静的给读者讲诉一个个江湖的故事。我喜欢这种近乎与江湖面对面的真实感,还有金庸语言的动人。

最开始只是单纯的喜欢书里的快意恩仇和主角们的侠骨柔肠。后来,慢慢的喜欢上了书投射出的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连城诀》里面那种险恶的丑陋的人心让我看后沉思了很久:在利益面前,人们还可以做出怎样的恶行?看完《笑傲江湖》,不再只是简单的觉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更多地去思考为什么君子剑会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为什么令狐冲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想“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看过了《鹿鼎记》,总会想起现实中擅长溜须拍马就可以一帆风顺升职加薪的一些人,掩卷沉思这一切出现的原因。而所有的书里,都隐含了政治的作用。某位名人曾说过“政治永远都是肮脏的。”因为政治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是统治者对于被统治者的一种驾驭。它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得到最大化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所以注定了政治有着不可消除的丑恶一面。中国的传统是讲究中庸之道,不去计较太多的家国天下大事,甚至期望达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政治在中国人心中,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物。直到现在,我也本能的厌恶政治,只觉得这种东西繁琐复杂,且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可是我们的生活又离不开政治,因为我们始终被统治着。金庸描写的江湖其实也是政治的一个武侠化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大掌门、大侠(也就是政治领袖们)是如何的彼此博弈、争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各种手段。侠客本人,不过是被那些规则操纵的棋子。是打破成规,还是成为制定规则的人?主角们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结局却并不总是花好月圆。张无忌被迫拱手天下,杨过也是隐居古墓,郭靖最终以死殉城……幸好,那些恶人们也没有好下场,无不为了曾经的罪恶付出了惨痛代价——身败名裂,以死谢罪。虽然现实中我们很难看到因果报应的出现,却可以在江湖里面快意恩仇,一吐被欺压的恶气。

但是,我还是不希望把那15部小说看成是历史故事或者政治影射的剧本。我更喜欢再次简单的把它看做江湖的记录,以及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侠客们的传记。杨过苦练玄铁重剑之日曾经历了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循环的过程,最后才做到了收放自如,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我想武侠世界亦是如此,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仍会回归看山是山的境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想再次从《书剑恩仇录》开始,一部部慢慢的阅读这些故事,体会其中的各种含义。因为太过喜欢金庸为我们编织的这个真实得近乎现实的江湖,一直想要自己尝试写一个武侠故事,写出心中的对于那种侠骨柔情、仗剑江湖的向往。只是,何为“侠”?我一直没有答案。也许等我自己试着去写江湖的时候,会慢慢的有点感触体会吧。

即使已经奔三了,我还是喜欢在夜里捧着一本江湖的传记,认真的从字里行间里看到那个绮丽的江湖,还有那些有血有肉爱哭爱笑的侠客们。金庸的书,我想我会看一辈子的。

少年子弟江湖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