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芦芽山,同桌说去黄河岸边走走吧,沿途看看有什么想玩的地方。我完全同意,这也是我喜欢的旅行方式。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曾经多次走近黄河,著名的壶口瀑布已去过两次。四月份回老家返程途中,因导航失误将我们引到了黄河上的一座临时浮桥,体验了一次晃晃悠悠过黄河的感觉,很刺激。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这里曾经的辉煌和繁华,在沿河的一些古老村镇中还能找到印记。
山西临县西湾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一个依托黄河碛[qì]口古渡而建立起来的村庄,也是碛口巨商陈氏家族的生活区。这个村子的人几乎都姓陈,外姓就是嫁过来的媳妇。
明朝末年,西湾村的始祖陈师范迁居碛口,在码头靠做搬运工起家。后开店经营各类物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陈师范在紧邻碛口的地方建立了家园。后经数代人上百年扩建,形成了一个拥有几十座城堡式宅院的村落。
不要门票,可随意进村走走。有些住人的院落会收两元卫生费。也合情理,毕竟我们的到来打扰了人家的生活。

这种窑洞式的四合院建在山坡上,层层叠叠。每户人家的院落是下一家的房顶,很有地方特色。
西湾村保存最完好的财主院,有近四百年历史,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户主人说近期国家会拨资金进行维护。
和主人聊了半天,听听古老的故事。
从这些石雕、砖雕上还能看出当年陈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李家山村,座落在碛口镇黄河岸边的大山上。这个村庄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采风途中发现的,被称为他的三大发现之一。
最早是李氏先民在山上开荒种地,所以被称为李家山。村内也有其它姓氏,大多是后迁过来的。李氏祖先也是依托碛口黄河渡口发了迹,成为了村中大户。
建筑风格与西湾村大致相同,但明显简朴多了。
我问编这么大的东西干什么用?主人笑答:就是为了让你们看!
这户人家正在做午饭。
李氏财主院,当年这可是村中的大户人家。
现在村里也搞起了乡村游,但起点低,吃住条件有限。
碛[qì]口,黄河岸边的一座著名古镇,曾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古时,西北各省与内地通过黄河水运的货物往来都是经过碛口古渡完成的。上游下来的船只要在这里卸货转为陆路运输,因为下游水势凶险,其中就包括不远处著名的壶口瀑布。内地的货物经过车马、骆驼贩运到碛口,装船逆流而上至西北。明清至民国时期,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几次进犯碛口,大批商人被迫逃离。解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和公路、铁路的建成,黄河水运失去了价值,碛口最终完成了做为商品集散地的历史使命,渐渐被世人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河岸边。
目前碛口镇还保存着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有货栈、票号、商铺、当铺、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涵盖了封建制度下漕运商贸的全部类型。
眼前碧绿的河水就是黄河。由于上游长时间未下雨,水库也没有放水,导致了黄河不黄。
镇中至高点——钟鼓楼
碛口做为省级旅游景点,在开发和管理上还处于比较落后无序的状态。
离开碛口镇,我们沿着黄河左岸公路向上游行进。这几乎是一条废弃的公路,一路上基本没遇到过车,车辆都去走高速公路了。这条路沿线风景不错,清清的黄河水一直在我们的视线里。
沿途有很多古迹。

1948年3月28日,毛泽东率领在陕北转战了一年的中央纵队,从陕西吴堡县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并在碛口镇住了一晚,后转入河北的西柏坡。在东渡黄河处建有纪念碑。
沿着黄河走了七十多公里,终于看到架在黄河上的大桥了。我们的目标是过黄河到陕西佳县,看看香炉寺。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的香炉峰顶,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它以令人称绝的地理位置,成为黄河岸边的奇观。香炉峰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有一条小径与古城门相通。峰前矗立着一块20余米高、面积十几平米的巨石,与主峰间相隔只有两米多。悬空天桥横架在主峰与巨石之间,而巨石上修建的那座小庙,是观赏黄河的最佳地点。
远眺香炉峰。蜿蜒的黄河在群山中穿行,今年大旱,黄河水很小,很多地方河床裸露。
为了欣赏佳县八景之一的“香炉晚照”,我们刻意赶在傍晚时分来到寺庙。没想到由于没有游客,寺庙已关门。我不甘心,找到了看门人,说明了来意。看门的老大哥痛快地把寺门钥匙给了我,让我们自己开门进去玩。二十元一张门票,不限时间,玩够为止。
虽然没有滔滔的黄河水,但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气势,令人兴奋。河对岸是山西省临县。
跨过天桥,登上悬空小庙。同桌有些畏惧,担心把庙踩塌了。我笑翻了,真踩塌了我们可就扬名天下了。
远处的黄河大桥是高速公路桥。
寺庙不大,我们俩人享受"专场"待遇。
尽情的拍照
玩够拍够了。锁好大门,谢过看门人,我们找好位置等待太阳落山。
不知是季节不对还是这天的太阳不给力,“香炉晚照”的景象没想象中的好看。但总体说香炉寺一游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入住酒店时,我特意要求安排能看到黄河的房间。从窗户向外看,佳县县城尽收眼底。县城建在黄河岸边的山坡上,房屋盖的错落凌乱,真有点“地无三尺平”的感觉。
县城里没什么像样的马路,加上导航捣乱,进入城中心时颇受到一些挫折。虽然开的是四驱车,可任同桌怎么努力都上不去那条小路上的大坡,弄的进退两难。最后我下车减重并关了空调,费尽周折才爬上去。
去香炉寺的路上看到一块毛主席提词碑。百度了一下,这是1947年10月18日毛主席到佳县视察时为佳县县委提的词。那首耳熟能详的《东方红》,就是佳县张家庄农民歌手李有源创作的。
清晨,一轮红日从吕梁山脉升起。
离开佳县,沿高速公路踏上返程。此次自驾游时间不长,路途也不算遥远,玩的随意、开心、不疲惫,达到了调整休息的目地。
山西境内除了景点多、景色好外,特色美食也很多。我平时两天不吃大米就像没吃过饭一样,受不了。而此行几天中一顿米饭也没吃。山西的美食丰盛、美味,价格还便宜。尤其是面食做的棒,吃的我把米饭都忘了。特别是在芦芽山景区东寨镇上吃过的羊汤粉,让我念念不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