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踏上了川藏线,不少朋友在短信交流、博文评论、纸条中留下祝福语:祝你们顺利通过通麦天险!由此可见通麦天险在走过川藏南线的人心中留下了多深的印记。去年放弃进藏,就是因为通麦大桥出了事。每年这里都会发生泥石流、塌方等险情,不知有多少人陨命于此,包括英勇的解放军运输部队官兵。为了避开这里,从成都到拉萨的客运长途车舍近求远,要绕道青藏线进藏。在通麦,堵车是正常的,断路是经常的,最长断过一百多天。这条天险,不知阻碍了多少人想去拉萨的梦想。
做进藏准备时,考虑最多的就是通麦的排龙险段。网上关于这一路段的视频很多,我们反复看过几次。也就是说,虽然还没有走过这段路,已对路况有所了解。我们也有心理准备,如不顺利,川藏行到此结束,将按第二套方案去云南。也许是我们选择的时机好,已过了雨季和暑期,路况平稳、进藏的人员相对减少。最让我们担心的通麦天险顺利的通过了,而一个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差点儿让我们出了事。
过通麦天险一定要事先了解当时的路况。我们走时正在采取单边放行措施。每日6:00—11:30由波密向西放行;下午2:00—21:00由林芝向东放行。我们决定赶早不赶晚,天不亮就准备出发。退房时酒店老板热情地让我们等一会,他亲自去厨房给我们热了一些馒头,还拿了煮鸡蛋,说这一路上没什么吃饭的地方,带着路上吃。虽说住宿费中包含早餐,但不到吃饭的时间,人家能做到这样,很感激。

P1
从波密县城到通麦大桥91公里。随着天色渐渐放亮,沿途景色让我们不停的驻足观赏,特别是古乡湖边的晨景太美了。

P2
P3

P4 8点到达通麦大桥附近。我们来的早,车还不算太多。常有人提起在这里要排几个小时的队等着过江。江对面山边那条路就是著名的排龙天险。有人说此地之所以叫“排龙”,就是因为车到这里走的都慢,排起了长龙。好像还真是如此。
由于通麦大桥严格限重,很多拉货的大车停在路边,用小卡车往桥对岸运货,然后大车过去再重新装载,现场看上去乱糟糟的。好在这里是由武警负责指挥,秩序还算井然。

P5
这是波密段发的限速条背面,看看是怎样描述通麦天险的。“死亡路段”、“通麦坟场”......怪吓人的。其实我们清楚,再险也是相对的,只不过出事的机率比其它地方高一些。我们选择好天气、听从指挥、见机行事,一定能顺利通过。

P6
排队等着过桥,大家不约而同地远离山体。去年7月,一位北京小伙子骑行进藏,就是在通麦被落石击中头部身亡的。

P7
通麦大桥和怒江大桥一样,禁止拍照。我们从行驶的车中偷拍几张。

P8
桥头有武警负责指挥,每次只能通行一辆车。骑行和步行的人员也要排队由安全员带领过桥。 山边有一座军人烈士纪念碑,用以缅怀牺牲在通麦天险的官兵。我们鸣笛表示敬意。

P9
只等了二十分钟,就轮到我们过桥了。这里原有一座永久性钢筋水泥大桥,2000年的特大山洪和泥石流将大桥冲毁。现在的这座桥是临时保通性的钢索桥,车走在上面晃悠悠的。去年8月2日夜大桥突然垮塌,造成包括两名徒步游客在内的四人坠江身亡,也使得我们的进藏计划告吹。

P10
一过大桥,路况明显变的恶劣。虽不是雨季,路面也十分颠簸。我们都系上了安全带,紧抓扶手。同桌聚精会神地开车,老苏负责瞭望。在这段路上,根本没有办法拍照,弯道太多,车晃的太厉害。我随手拍了几张,都是虚的。很多地段的路面非常窄,一面是山崖,一边是江水。好在是单边放行,大家紧跟着慢慢走。(手机拍摄)

P11
路遇对面开过的警车。他们退到路面较宽的地方,外侧车轮压在路边石头上,我们才能勉强错车通过。

P12
通麦隧道正在建设中,据说明年6月份通车。到时,通麦天险将成为历史。这也是今年很多人赶着要从川藏线去拉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体验一下过通麦天险的惊险刺激。(手机拍摄)

P13
易贡藏布江,水深流急。每年都有车辆人员在通麦排龙段出事,一但掉入江中,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特别是雨季,道路湿滑、山体松动,更危险。这一险段全长14公里,正常的话要走两个多小时。我们用了两个半小时顺利通过了天险。

P14
都说只要过了通麦天险,去往拉萨的路上将不再有障碍。这边的公路平整宽阔,路边景色怡人。我们述说着过天险时的感受,车内欢声笑语一片,与刚走过的那14公里车内紧张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

P15
好事要成双。晴好的天气让南伽巴瓦峰露出了真容。

P16
路边树上挂满了哈达和经幡。这大多是藏族同胞在过往通麦天险时抛到树上去的,祈求神山保佑。

P17
鲁朗镇,林芝地区的一处著名景点。在这里可以观林海、眺望南伽巴瓦峰,还可品尝美味的石锅鸡。当地的旅游部门功课做的很到位,从鲁郎到下一个限速点没多长路程,但限时三小时到达。你就尽情地边走边玩吧,还可大吃一顿。

P18
鲁朗风光。

P19
正值午餐时间,我们沉浸在顺利通过天险的快乐中。停车休息,准备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这里有个“石锅一条街”,选择门口停车最多的。

P20
390元一大锅鸡,配有四盘蔬菜、豆腐,鸡肉吃完了可涮菜,米饭管饱。这种石锅就是墨脱产的。

P21
正宗的石锅鸡中一定要有“手掌参”,真像只小手。在波密时也吃过一锅,就没有这东西。锅下点着煤气灶,四个人围坐在桌边热气腾腾地吃着、聊着,还不忘给“小手”摆拍取乐儿。
越吃越不热闹了。同桌问我这里的海拔,我回答3300米左右。同桌纳闷,不算太高呀,怎么头晕的厉害?我们都说是过天险紧张造成的,休息一会儿,多吃点就好了。一大锅鸡,四人硬撑着吃光了。出了饭店,没走到车边同桌就嚷嚷着快离开这里,这的环境让人不舒服。此时老苏也蔫了,说头疼没劲儿。我和妹妹的精神特好,我们还打趣,给石锅鸡做个广告吧:“男人吃了昏沉沉,女人吃了特精神!”车没开出去多远,同桌一脚刹车停在路边,第一次说自己开不了车了,让妹妹来开。看着身边昏睡的同桌,再看看一路都特有朝气的老苏也是昏昏沉沉,我意识到肯定是哪出问题了,但一时还反应不上来,认为还是高反做怪。
妹妹一口气将车开上了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我问同桌和老苏是否下车拍照,他们都迷乎乎的说不下车,要睡一会儿。同桌一听老苏有景色不拍照就多心了。想了一会,恍然大悟。问题应该出在石锅鸡上。吃饭时我们图清静,选择了房间角落的桌子。我和妹妹坐在窗边,他俩坐在下风口,石锅的热气曾熏的二位直冒汗。高海拔使得液化气燃烧不全,他俩是煤气中毒了。
一听是这种情况,我和妹妹慌张张地拍了几张片子,迅速开车下山,并半开着车窗通风。随着海拔降低,他俩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同桌说刚吃完饭上山时,曾有一阵感觉脑子一片空白,飘乎乎的就睡过去了。老苏也说他从未感觉过那么晕和困,以至于再好的景色也打不起精神拍照了。
现在想想挺后怕的,要是当时一出饭店就能意识到是这种情况,说什么也不敢往4700多米的高度走。越走越缺氧,万一这一觉睡不醒了可就出大事了。出行路书上我列出过很多种需要注意的情况,就是没想到在高原上吃火锅也会吃出意外。

P22
色季拉山口,海拔4728米。这几个到处留字的人可是被不少人咒骂。

P23
眺望南伽巴瓦峰。

P24
终于到达了林芝。预定的酒店坐落在尼洋河畔,隔窗就能欣赏到这条蓝绿色大河的美丽风光。
过通麦天险的一点体会:应该说通麦排龙段的路况的确非常不好。过通麦大桥后,颠簸的路面让同桌开车小心翼翼。雨季时压出的车辙很深,稍不注意就会托底。一位从对面过来的司机从车中探头说:“你要是这么爱惜车,后面的路就别走了”。说的我们心都虚了。中途有几辆小轿车上的人都下来了,有的车根本就不敢前行。其实这样的路在川藏线上不只是通麦才有,同桌走过后的感觉还不如翻越高尔寺山和进出墨脱难走。大家之所以这么害怕过通麦天险,一是此地出事机率确实高,另外过多的宣传也吓住了一些人,心理压力太大。我们通过时已过了雨季,在季节和天气上占优势。在这里开车一定要听从指挥,不急不燥,胆大心细,盯着前车的行进路线慢慢开。至于最令人恐惧的塌方、泥石流,那就全凭运气了。真赶上了,也就听天由命吧。

9月18日行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