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意要到南疆的喀什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实现登上帕米尔高原的梦想。一部《冰山上的来客》让我认识了它并对这片高原充满了好奇。我曾在日记中写过看这部电影的感受,还记下了其中两首歌的歌词。生动的故事情节、一班长站立在冰雪之中的英雄形象、塔吉克人的婚礼场面、优美的民族乐曲、“阿米尔,冲!”......都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印记。帕米尔,一个与雄鹰齐名的地方,几十年了,一直令我向往。
帕米尔高原,地处中亚东南部、我国的西端。横跨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在4000-7700米。我国在帕米尔高原上设立了塔什库尔干县(简称塔县),离喀什约300公里,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族。“帕米尔”就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塔吉克族,欧罗巴人的后裔,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白种人。他们的传统语言是伊朗语,为什叶派穆斯林,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维文,所以平时也使用维语。塔吉克人温和、淳朴、善良,与世无争的生活在高原上。看过介绍,说塔县社会治安非常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据称塔县的犯罪率很低,一年最多处理几个偷牛羊的。新疆的朋友听说我们要去塔县,都说只要身体能行,其它没有问题,很安全。
我们想上帕米尔高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按照我国边境管理规定,去新疆的许多地方是要边境通行证的。最好在户口所在地办理,网上一查都有具体办法。先生和妹妹顺利地在京办理了通行证,因为我没移交地方,虽有身份证,但受限太多,办不了,只好拿着退休证四处闯荡了。通行证在去塔什库尔干之前都没用过,没人查。但去塔县必须要有通行证。户口所在地没办理的,要在喀什的武警支队边境管理科办理。由于我没有通行证,在北京办理的两张虽写了喀什地区,但没具体写明塔县。为了保险起见,我们一并办理了三张去塔县的通行证。很简单,打个车,和司机一说都知道地方,只要身份证就可以。办证需要十元押金,返回喀什时可到办理地退回。不过我想不会有多少人会回去退那十元钱的,至少我不会去退,这三张证可是收藏佳品。
虽然有了在青海湖高原反应的经验,去塔县心里似乎还是没有底。三个人中就我血压高,同桌总是提醒我吃药。这一路好就好在有个私人医生保驾护航,连急救的药他都带上了。但帕米尔高原的平均海拔比我们走过的地方都高的多,如果到时医生高反严重了,那可怎么办?他坚持说没有问题,并提前让我们吃上头疼粉,格尔木买的,一角钱一包,非常管用,比我们带的药都灵。就这样,我们三人离开喀什,奔向向往已久的帕米尔高原。
路况比我们想象的好走,虽说中途在修布仑口水电站,许多地方的路面被大车压坏,但这条中巴友谊公路的修建已大大改善了进出塔县的交通状况。帕米尔高原是五大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我们要穿过昆仑山,最后到达喀喇昆仑山。
一路上群山起伏,雪峰林立,是我们多年自驾游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无比欢快的心情大大减弱了高原反应,我们几乎都没感觉到海拔的变化。透过车窗看到的景色,就象一幅延绵不断的山水画,一幅任何画家都无法描绘的自然景观。我们已无法确定应该在哪停车拍照,只能打开车窗边走边拍,幻想着把这美丽壮观的景色带回家。我不知去过的人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拍回的照片怎么看都找不到当时身临其境的感觉。置身于如此大气、如此恢宏的天地之间,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想着不停的向前、向前......前方一定有更美的景色在等着我。

排队通过盖孜检查站时看到的昆仑雪山。也就是在这个检查站要查去塔县的通行证,人员要全部下车通过专门出入口检查证件。这是通往塔县的唯一道路。

不断有山石滚落过的痕迹。向保障这条道路畅通的各族养路工致敬!

怪石林立

荒芜的高山下是草原

白沙山、雪山、湖水交相辉映。天空纯净的蓝色象刻意拿彩笔画上的。

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白沙山是怎样形成的呢?三人各舒已见。

阳光下的白沙山发出耀眼的光芒,湖边遍布牛羊马群。

金色的秋天已展现在帕米尔高原上。

无处查询这些雪山的名称和高度,只将看到的景象深深印在心中。

积雪融化形成条条大河,滋养着这片高原和下游的土地。我想起通过一个检查站时,一位警察对我们说过的话:“新疆,有水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清撤的雪水无任何污染,唯一的污染就来自那些牛羊。

也难怪新疆的牛羊肉那么好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于它于我,不能不说是幸福的。
塔吉克牧民。脸上的笑容纯朴、友好。看到这头毛驴,想起路上看到的一条宣传标语:一头驴就是一个小银行。
幕士塔格峰在向我们招手。

幕士塔格峰下的喀拉库里湖,湖面海拔3600多米(也有说3900多米的,光顾欣赏美景,忘记看海拔表了)。

雪山、白云倒影在湛蓝的湖水中,如诗如画。此时我们都感觉相机的角度不够广,不能拍下更为壮观的景象。

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雄伟壮观,终年积雪覆盖。山上的冰川形成于万年之前,被称为“冰山之父”。国人对这座山峰的了解远不如外国人,每年都有不少欧洲人专为这座冰峰来到帕米尔。路上就曾看到背着行囊、骑着自行车的老外,艰辛地向着幕士塔格前行。

眼前的一切令我如痴如醉,久久不愿离去。五彩的沼泽、成群的牛羊、雪山、湖水.....如果真有传说中的仙境,我愿意相信眼前的这片土地就是。这座雪山是公格尔山,其主峰海拔7649米,是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峰。

生活在这片美丽高原上的牧民,如居住在世外桃园一般。

去塔县最后的几十公里就是要绕过幕士塔格峰。沿途风光无限。
塔吉克人村庄。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洁净无污染。但海拔太高,气压低,缺氧。紫外线虽强,热量却不足,全年无霜期不到80天,不适合人类长期生存。我们应该感谢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存在,也从另一方面彰显了我们的领土主权。
塔吉克人新村。塔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对口援疆地区为牧民建立了功能设施齐全的新村,令人欣慰。

不同角度看幕峰

这是我首次这么近距离看雪山,它的威严庄重震撼着我。在它的面前,人不应该有贪念,而应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伸手仿佛能摘下云朵。

群山随着阳光的变化变幻着颜色,一幅不需要任何修饰的雄伟画卷。

幕士塔格登山大本营,海拔4300米。这里是初试7000米以上登山者的首选,也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训练营地,只有登上幕峰,才更有希望登上珠峰。

回望走过的路,众山已在我们脚下。
在海拔4170米的地方,我纵身一跃,差一点儿就摸到7509米的山顶了。我要重新跳一次,同桌阻止:“你不要命了”。

边走边停,6小时后到达塔什库尔干。塔县周边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正好是888.8公里。雄鹰是这个县的标志。
县城不大,人也不多。城内有许多石雕:医院门口是位背着药箱的医生、学校门口是位女老师、第三位没看出是代表哪部分的。

从塔县看到的幕峰。县城周边有一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场。
县城北侧就是著名的石头城,海拔3100米。塔什库尔干,突厥语意为“石头城”。在海上丝绸之路没开通之前,帕米尔高原是东西之间来往交流的必经之路。丝绸之路南北两条道路最后都要汇集石头城,因此它成为古丝绸之路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
晚餐时隔窗能眺望到幕士塔格峰。看着它随着日落渐渐模糊,更多了一份神秘感。当晚的住处海拔3270米,和青海湖差不多。医生要求吃了药早早休息,我们吃了安定和头疼粉。他一直反对吃红景天之类的药,认为作用不大,并直言还不如喝两杯糖水。
不知是药物起了作用,还是白天一路高海拔适应了,这一夜我们休息的很好,为第二天冲击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山口打下了基础。

9月7日行程
《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是著名作曲家陈钢根据吐尔逊卡地尔所作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改编的,完成于1976年。也许是因为少年时拉过多年小提琴,一直十分喜爱这首曲子。去过塔县、帕米尔后再听,更能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那种情感,仿佛听到、看到了塔吉克人在阳光下的草原上纵情高歌、热情舞动。这片圣洁的土地因他们更显现出勃勃生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