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不是下雪就是大风。天不好,出门就少,连晨练也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只要老爹老妈身体好,我就感觉比较轻松。“猫”在家中听听音乐、做做手工、写写博客、琢磨一些好吃食儿。
生活频道天天都在教大家做美食,高兴了就实践一下。这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那些做饭的小窍门真管用,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喜欢自己在家里鼓捣些有特色的美食,其中一些已成为家中的“保留节目”。我们家在外面吃饭从不点猪排、熏鱼、珍珠丸子、梅菜扣肉、香酥虾、腊肉之类的菜,还有炒米饭、馄饨。用儿子的话说:比我妈做的差多了。不知哪位哲人说过:“女人都是为一句好话活着的”,虽然显得狭隘,但好话谁不爱听?反正看着家人吃的高兴、再听上两句顺耳的话,心里就美滋滋的,吃着上顿就开始琢磨下顿吃什么了。
我们一家人都爱吃。爹妈是南方人,吃喝上比较讲究。过去,父母变着花样的做些好吃的让我们饱口福。在我眼里,不管什么食材到了妈妈手里,都能变成美味。不光饭菜可口,小零食做的也好,山楂糕、糖葫芦、蛋卷、琥珀核桃、汽水.....爸爸也有拿手的,他做的米酒、腊肉、年糕、糍粑、汽锅鸡等让我们念念不忘。
近年来父母岁数大了,生活能自理已属不易,又总想吃些家中传统口味,那就轮到我动手了。好在自认为还不算太笨,属于一点就通那伙儿的,还勇于自我发挥。做出的东西虽然和父母比味道上有些差别,但也就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今年冷的早,没到冬至我就把酒做上了,现正在缸里发酵呢!腊肉也是每年必做的,不做就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这做腊肉可比做酒简单多了,“猫”在家中玩儿似的就做好了。

肥瘦相当的带皮五花肉,切成三指宽窄的条,其实做腊肉要肥一点好吃。千万不要过水洗。
锅中放盐和花椒,文火炒出花椒香味。一般十斤肉用二斤盐、一两花椒。
炒好的花椒盐放凉,均匀地沾在肉上,放在盆中腌制,时间6天。再好的肉多少也要出一点水,不需要倒掉,中间翻两次,使得肉腌的更透。
6天后,穿上线绳在阴凉通风处晾晒,一般要晾一周到十天。我不喜欢肉太干了,免的吃时太“柴”。

晾晒后肉的模样

关键步骤就是最后的熏制。过去老爸都是到单位的木工房要些锯末,最好是松木的。现在我可不想费劲儿去找锯末了,也不能到公园去破坏树木拽松枝。自己发明,用粗玉米面二斤、几把花生壳(吃炒花生留下的)、桔子皮一个,放入大铁锅搅均。这口锅可是有年头了,专门做腊肉用的,过去奶奶做腊肉就用它,怎么也有三、四十年历史了。

将肉摆放好

小火熏四个小时左右。中间要倒一下锅,将烤糊的玉米面翻一下,肉也要上下倒一下。直到玉米面全烤焦了,肉色金黄。

成功了。二十多斤肉,分两次熏的,用了八个多小时。黄灿灿、香喷喷,让我很有成就感。看着不少吧,这家拿点儿,那家送点儿,剩下的放入冰箱冷藏,省着点儿能吃到下个冬天来临。按现在健康饮食的说法,腌制、熏制的东西要少吃,腊肉也属其中。可全家都爱吃这个,自己做的,怎么也比外面买的那种黑乎乎、硬邦邦的吃着放心吧?
吃就简单了。将腊肉洗洗,切成薄片。因为比较咸,我每次切完后,用水过两次。锅中放一点儿底油或干脆不放油,小火将腊肉中的油煸出来,放入喜欢的菜炒熟、调味即可。老妈电话中说了:今年的腊肉做的真不错,你爸边吃边夸你呢。我,得意的笑了......
菜苔炒腊肉
蘑菇豆腐炒腊肉
泥蒿炒腊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