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抚远,我们踏上了返家的路程。不走回头路,沿着黑龙江奔向同江。路边景色依旧,一望无际的稻田预示着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看到很多农场在稻田边搭建平台,不知是方便大家参观还是收割时要搞仪式?地图上标明同江有个街津口景区,顺路拐进去看看。到了才知,这里原来是赫哲族的聚集地。
赫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为4640人。中俄边境的街津口是坐落在黑龙江畔的一座美丽小渔村,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过去对赫哲人的印象是穿鱼皮衣、住尖顶窝棚,这些独特的民族风情已成为历史。现在的赫哲人也是集中居住在统一建设的永久性房屋内,鱼皮衣已成为工艺品。赫哲人以捕鱼和狩猎为生,鱼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并且大多是生吃。我不敢生吃,买了一条烤熟的尝尝。烤鱼的是位汉人,那鱼的味道怪怪的,咱可吃不惯。

P1

P2
干净整齐的小渔村,每家屋边的小房是放鱼的地方。太阳能路灯的造形很有民族特色。

P3
街津山和望江亭

P4
松花江从这里汇入黑龙江

P5

P6

P7

P8
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要想更多了解赫哲人的风俗习惯,就应该在渔村内住两天。因预报有大雨,我们没敢多停留,尽快离开山林小路开往同江。从同江开始,回程将是一路高速。原计划时间充足的话,绕道黑河一游,但想到东北雨季已到,先生一人开车很辛苦,决定放弃了。
从同江一上高速,令我们惊奇的事儿就不断发生。路况很好,车也不多,但限速80公里,远低于国内其它高速的限速。我们不紧不慢地开着,可几乎所有在路上跑的车都是高速行驶,因为他们不是将车牌摘了,就是用布套将车牌挡住,什么颜色的车配什么色的套,一看就是专业生产的。从同江到佳木斯,只有8辆车是挂着牌子超过我们的。这一路,我们守规矩的倒成了“另类”。不过超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看到三起车祸,其中两起相当惨烈,肯定有人命丧黄泉。
天气预报真准,一会晴天,一会下雨。路边景色再美,也不敢在高速路上随便停车拍照。都说美景看多了会审美疲劳,我们却依旧用惊喜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一切。停留在佳木斯休息。晚餐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先生说他吃到了有生以来最好吃的茄子。席间我们欣赏到了一场“全武行”,一点儿小事大动肝火,何必呢。

P9

P10

P11

P12 高速服务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