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收藏品(八)

标签:
学术作品研究盛振为《词典》考证 |
(八)
如果可以将《汉英》和《词典》视为学术作品的话——我个人对此深信不疑,对此的研究明显不成比例。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早在2003年的《南方周末》著名报道论及《词典》背后的法学精英们排名第一位的就是“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今年的相关文章作者不乏有名的教授,其专文论及《词典》参与者时都提及了盛振为先生。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意见。
盛振为先生——时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务长——旧影,翻拍自《东吴法学院年刊 1944》
盛振为先生无疑是法学名宿,不仅担任过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而且是东吴大学法学院第一位华人教务长——第一位华人院长是吴经熊博士!盛振为先生如果参加《词典》或《汉英》,无疑会增加《词典》或《汉英》的含金量,但我所搜集的资料并不支持这种推断!我在2017年撰写小书《东吴身影》所附潘先生年谱里提到,潘先生于1995年收到盛振为教授自制的贺年卡,盛先生彼时已经年届95周岁;潘先生于1997年7月正式接受《词典》聘请,担任总审定人。
潘先生珍藏的盛振为先生致潘先生贺年卡
潘先生实际参与词典的工作早于1997年7月:1996年11月的旧影忠实地记录了潘先生在医院身着病号服与词典工作人员会面的情形,即使住院期间也不忘审订词条甚至亲自动笔撰写词条;据注明为1997年4月的老照片,潘先生前往东吴前辈倪征(Yu日+奥)寓所拜访并与倪老合影,倪先生后来出任了词典学术顾问并撰写序言可能与此次拜访有关;我看到的潘先生第一张赴南方的照片是东吴法学院先贤盛振为的女公子盛茵夫妇与潘先生和词典工作人员合影,时间为1997年5月31日,此次可能是词典工作人员第一次去上海。去了以后得知盛振为先生去世不久——1997年4月22日仙逝,上海校友会刚在国际礼拜堂举行了追思礼拜。潘先生虽然未能赶上追思礼拜,还是赶到盛振为先生寓所,聆听了先生女公子盛茵的追忆。
潘先生等拜访盛振为先生女公子夫妇(左二、三),翻拍自《词典》工作室
据《东吴法学院1944级年刊》,潘先生就读东吴法学院时,盛振为讲授《比较法大纲》,因而是潘先生的业师。1995年,年届95岁高龄的盛振为先生还给潘先生寄了贺年卡,由此说明潘先生与业师盛振为先生的非同寻常的感情。词典组织者第一次南下求贤就参加盛振为先生的追思,这既是东吴法学院师生的情缘,也预示了词典与东吴法学院的密切联系。或许,潘先生乃至词典组织者急切地拜访盛先生不排除希望得到盛先生的支持;如果盛先生早点得知相关信息,不排除老先生会予以支持。但就所见资料而言,潘先生赴上海拜访之时盛先生已经仙逝,目前没有资料证明盛先生参与了《词典》的编辑工作。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如果有相关的证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