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补读—以杜汝楫先生为重点(二十三)
标签:
杜汝楫钱端升邹谠学缘西南联大 |
(二十三)
因对校史的关注,我知道钱端升先生和杜汝楫先生不仅是北京政法学院的同事,而且是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政治学系的系友。前述杜先生亲笔函披露了师徒二人的深情厚谊,但在有关杜先生的论述或口述中,对于钱端升先生与杜汝楫先生间的学缘很少论及或语焉不详。有鉴于此,我愿在此略加探讨。
前述亲笔函里写道:
从你的信里,不但知道钱老著作出版会,还收到你寄来的钱老生前“自序”复印件及你所谈到的许多事情……
我收藏有《钱端升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自选集》),“自序”明确写道:
这本书能够及时与读者见面,除了出版社同仁的努力和督导外,杜汝楫君偕小孙钱元强协助的编选和沈叔平君的参与实乃成事之关键,谨向他们致以谢意。
钱端升先生(《自选集》附图)
端公生前的文字明白无误地证实了杜汝楫先生对于《自选集》的贡献,也充分说明端公对于受业弟子杜汝楫的信任——包括人品和学识。
亲笔函多次提及周仁先生。周仁系杜汝楫先生西南联大政治学系师弟——1942年入学,曾任端公秘书。值得补充的是,端公“自序”提及的另一位弟子沈叔平留存了《自选集》出版会旧影;据旧影,“出版会”正式名称应该是“钱端升遗著首发式”,端公夫人陈公蕙先生出席。我初步辨认,参会人员有张友渔、王汉斌、沈叔平等。

“钱端升遗著首发式”沈叔平发言(左二),参会者有钱端升夫人陈公蕙先生(右一)、张友渔先生(右二)和王汉斌先生(右三)等
“钱端升纪念馆”有一幅旧影,摄于1986年2月,系端公夫妇在寓所会见受业弟子邹谠(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后中)、杜汝楫(后左一)和沈叔平(北京大学,后右一)。
结合前述口述可知,邹谠和沈叔平都是杜汝楫请到中国政法大学为政治学硕士生授课的教师。是年2月正值春节期间——2月9日是春节,推断应该是正月期间三位同学相约前往业师寓所拜年。网上关于邹谠的资料很少,查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沈叔平撰写的“政治学系”对于邹谠有如下介绍:
邹谠 1917年出生于广东大埔,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校时勤奋学习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他是国民党元老邹鲁之子,西南联大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继续攻读政治学。他是第一位在美国政治学界获得巨大声誉的中国学者,长期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后荣任利文思敦讲座教授。1988年荣休。1976年后曾多次返国,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讲学。198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书影
也就是说,三位同学不仅有西南联大同学之缘,而且有同乡之谊。
再往前溯,因近年数次拜访期颐之年的清华大学前辈张遵修老师,获知了杜汝楫先生与端公的另一段学缘。张遵修老师大作《法学家编<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版)里有一篇题为《为了一个条目——钱端升准备撰写》的文章,其中述及端公的亲笔函:
虽然精力已经不足,但先生听说潘念之约请自己为《法学》卷撰写“议会”这个条目时,一口答应,说很愿意为百科全书撰写。钱先生是世界知名的国家法(包括宪法)学者,一生关心国家政治。他24岁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执教于清华大学时就说:“士愈多则世愈盛,而国愈治;反之则世愈衰而国愈乱。”所以先生积极从事教育工作,一生中培养出众多学术造诣很深的学者。他参与了1954年的宪法起草工作,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他赞扬姜椿芳创编百科全书的勇气,愿为百科全书写作。政治学家许崇德说,他在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见到了钱先生,为写这个条目,由孙子扶持到馆查阅资料。
为写这个条目,先生给我写了好几封信。
第一封是1980年5月9日写的。
遵修同学:
4.20信早收到,代借Parliament of the World同时收到。我适不在家,故唐君没有见到。你热伤风谅已早愈,甚念。
“议会”一条,说费事不太费事,说不费事却是需查查一些出处,翻翻书本。我一个人难成事者,在此。汝楫搞此,恐亦嫌生疏,故尚未与谈及。过四五天后,我当有一段时期(可能过半个月)较为清静,或索性自为之。写成草稿(其草如此信)后,请你找人代抄清稿,再作最后校正,长度当在四五千字至六七千字之间。这样做,六月二十左右亦总可缴卷,你看如何?
所借书字小不易看,但仍需暂留我处。
此祝
日祺
文中所附端公亲笔函
从这封信看,先生兴致极高,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撰稿任务。
6月5日先生来信说,已着手写作,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字数问题,一是看了《法学》卷宪法分支学科的选条,感到有的条目内容与“议会”条有重复,要解决。
书稿一直迟迟没有寄来,我们也不忍催。直到10月15日,先生来信说要与杜汝楫合写,两人署名,但随即我们收到杜汝楫的来信,说他实在没有时间与钱先生合写这个条目。
文中所附杜汝楫先生亲笔函
承蒙张遵修老师信任,惠允我翻拍了杜汝楫先生的信函,在此恭录如下:
遵修同志:
关于“议会”条撰写事,有些难处不得不和您商量。由于该条原先由钱老专写,我答应当他的助手,所以我一直等钱老准备好材料或准备好主要之点给我提示。可是钱老一直身体不好未能成事。今年春,我在钱老家商量,仍然是按上述办法处理。我一直很忙,很少去看望钱老。在搬家前曾打电话给他。一来通知他我将搬家之事,二来约个时间看望他并谈谈议会条问题。当时钱夫人接电话,称钱老当时得病,我就不便打扰他了。上星期莫英(?)来我处谈及“议会”条事,最近又来信表示由我写,写后由钱老审阅。这个办法本来是可以的。但近日我再三计算我的时间,确知事实上难以完成。因为现在临近学期结束,我院和校外研究生论文答辩和评定工作十分紧迫。至少到七月中不可能抽出一点时间。而在七月中之后,又要立即准备八月召开的中国法律逻辑成立大会之事,还有外地院校也可能聘请我参加研究生答辩工作。我粗略计算一下,看来九月份以前难以挤出时间来撰写“议会”条。至多只能做些准备工作。此外,我并不熟悉制度,若由我来写,我得做较多的准备工作,我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又难以负担。因此我希望您另找别人撰写,例如,是否可以请许崇德同志或其他同志撰写。请您考虑,并请您不要客气。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我确实力不从心,请多多原谅。余叔通同志将到香山担任定稿工作,我已把我的意思告他,您们见面时可商量商量。再说一遍,我承担别的工作已很紧迫,最近又有些必要的会议,实在忙不过来!年纪大了,精力不足,奈何!盼望接到您的回信!
祝好!
杜汝楫
六月廿七日
从杜先生信函落款时间分析,应该写于前述端公亲笔函之后的某一年(详情代考)。
张遵修老师前引文感慨道:
……出版社刚成立的时候,总编辑姜椿芳强调,当时编百科全书要抢救老一代学者的胸中财富。钱先生虽然没写这个条目,也足以看到老前辈对编撰百科全书的重视。
上述端公和杜先生亲笔函可以作证:师徒二人同样重视大百科全书条目的撰写,信函披露的细节也佐证了端公耄耋之年仍重视学术活动以及对受业弟子杜汝楫的倚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