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到的补读—以杜汝楫先生为重点(十九)

(2023-03-24 21:50:15)
标签:

杜汝楫

政治学

张桂琳

刘苏里

张奚若

(十九)

需要说明的是,艾群对刘苏里和徐征的访谈都是在万圣书园。两年之后清华大学政治系对二人的访谈地点也在万圣书园。

《口述》照录了刘苏里1998为杜汝辑先生撰写的颁奖辞:

正则基金理事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将首届“正则学术促进奖”颁予一位客居海外的学者。他一生为学,却述而不作;一生足不出户,却以70高龄于80年代末突然离故土而去,远走他乡;他一生钟情思考,热爱智慧,却然于雅典城邦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一生追问古希腊民主制度,却于晚年驻足卡尔?波普的著作前,不知归途。杜汝先生于默默无闻中奉行着一位教师的天职,坚守教坛数十春秋,以身作则,教授学子为人为学的基本准则,要“为学不作媚时语”,要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

……

正则基金决定将首届正则学术促进奖颁予杜汝先生,以表彰杜先生在传授知识与智慧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作为学者的令人敬重的伟大人格

刘苏里也谈及杜先生对自己的直接影响:

杜先生是不群不党的人,他的这种性格至少对我可以说是某种激励,不妥协、不攀附、不拉关系、不为功利拉帮结派,看不上那些拉帮结派的人,杜先生公开说过看不上圈子。迟到的补读—以杜汝楫先生为重点(十九)

刘苏里先生。艾群摄于2011年访谈期间

上述三位受访者均是杜先生1983年招收的政治学弟子。如果按照访谈时间顺序,第一位受访者是张桂琳教授——之后又扩展到其同窗。以下照录艾群整理过的张桂琳教授访谈实录(部分文字和顺序略有调整):

我是杜汝楫先生的第一届政治学硕士研究生。在来法大之前,我是北京大学83哲学专业的本科生。1983年大四的时候我报考了北大西方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一共有六门科目,在最后一天考试的当口,我得了急性肠胃炎,没法完成考试我虽然只考了五门科目,但总分和第二名就差了一点点,排在第三名,这个专业只招两名学生,我当然落选,正好法大来招生,我就被推荐过来。当时法大研究生院政治学专业刚好成立在即,错过当年的招生工作,就到北大来招生。当时我真不想来法大读研,之前我曾骑车来法大校园走了一圈,到处是沟沟坎坎,黄沙漫天,也没有图书馆,校园很小不说,的确不像个学校的样子,感到很失望。但是后来听说了杜汝楫这个人,学术和人品都不错,尤其在波普哲学上有研究和造诣,想想考研究生要是考导师,这个导师还是很好,我就来参加面试在教学楼的二层,除了杜先生还有两三位老师给我们面试杜先生在整个政治学是元老级的,非常有名本科的时候我不知道杜先生,那时没有互联网,大家都很封闭,后来转来以后才知道杜先生有名,是张奚若的学生,张是政治学的大,杜先生比赵宝资格老

入学时我们政治学有四个方向,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史,我毫不犹豫选了西方政治思想史因为我来就是冲着杜先生来的,仰慕他的学问其次,当时觉得自己是女生,历史研究是比较高雅的学问

杜先生思想睿智,学术渊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的思想超前,到现在还是最有分量和立得住的思想是事实和价值的二元论,在当时学界是全新思想而且是有启蒙意义的思想to be and ought to be是两回事,事实如此应该如此不同他有一篇著名的关于事实与价值文章白按:应该指前文述及的《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一文以及《斯宾莎政治哲学评析,杜先生的写的文章课堂讨论等,都贯穿上述思想。他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黑格尔的命题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杜先生极力批判,现实是存在,存在有许多原因,不能存在就合理一个研究生导师,他给学生的可以是几个东西一个是知识更高层次的导师是给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杜先生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所以他是一个更称职的导师他给我打开了这座门,教会了我思维方法,对我后来的教学包括我做行政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卢梭是他指导的,到处都有他的痕迹——从制度价值的二元角度去评析好的导师是对学生选题的认知和把握,导师把握好选题是导师是不是跟着前沿走的标志,导师帮助定,有理论意义和创新的空间二是导师帮助把握论证的框架。这就是杜先生独特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对每个研究生来说一生都是受益的

对杜先生另一个深刻印象是,他作为导师很真,授课十分投入,激情洋溢,甚至捶胸顿足;因心脏不好,几次授课太激动出现晕厥,同学们把他搀扶回家。课下交流也一样,用现在的一种说法是从来不装!杜先生是一位本色的老先生!

杜先生是法大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学科创始人!

张桂琳教授于1987年在《政法论坛》发表了《卢梭自然法论新探》一文,应该是其毕业论文的修订版。其文曰:

卢梭的“自然人”、“自然状态”具有多重性质:既是假设状态,又是事实状态,又是价值标准。在这里,卢梭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把事实与价值相混淆的错误,而导致了理论上的基本矛盾。为了“启蒙”,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理想的追求,他不惜牺牲历史的真实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如何不应该违反逻辑的一致性,即明知是假设,又当作事实,并执意从虚假事实推出“应该”。迟到的补读—以杜汝楫先生为重点(十九)

张桂琳论文翻拍件

查阅论文脚注,既有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也有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杜先生的影响显而易见。

耐人寻味的是,杜先生在其唯一的对先师的回忆文章《怀念尊敬的张奚若老师》里写道:

他是一位热烈的民主主义者,他对卢梭的推崇和对黑袼尔的批评是明显的。他讲述卢梭的政治思想时,简直是眉飞色舞,热情洋溢,大段大段地朗读卢梭著作中的警句。

(载《张奚若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迟到的补读—以杜汝楫先生为重点(十九)

书影

其中对卢梭的关注与对黑格尔的批判何其相似乃尔?!

中国三代政治学学者持续关注卢梭的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学术性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