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十二)

标签:
臧玉洤坎农费慰梅费正清榜样 |
1927年,臧玉洤在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发表了《侯尔特的意识学说》,此时应该供职于商务印书馆。从题目可知,研究已经深入到侯尔特(前引文译为侯尔谛),关注重点依然是意识。
臧文翻拍件
限于资料,臧玉洤调入清华大学的具体时间不详,但不会晚于1928年9月。同一年,臧玉洤的另一本重要译作美国学者W.
臧玉洤译著内封
关于坎农,张大庆教授在《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中披露了其独特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学医学图书馆“坎农档案”查阅记。在此恭录与臧玉洤相关的文字如下:
在坎农的档案中,有一封1928年9月14日寄自“北京清华学校(Tsing
1928年臧玉洤翻译了坎农的成名作《痛馍惧恐时的身体变化》,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坎农在该书中讨论了肾上腺素在强烈情绪状态下的各种生理作用,开创性地将内分泌的因素引入了情绪的生理学研究,书中所提出的“交感——肾上腺轴”理论以及由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系统激发的“搏斗或逃跑”的应激状态的概念,首次给动物的强烈情绪反应赋予了进化意义和生理学的基础。臧玉洤在中文版出版后,向坎农寄赠了2册中文译本,并在其中一本的封二处,贴上了自己的照片(图5-13)。臧玉洤在信中还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与艰苦的大学生活。
张著附图及文字说明
臧玉洤赠坎农译著《痛馍惧恐时的身体变化》封二上的自照。下有臧玉洤的“呈坎农教授”题字
坎农给臧玉洤回信,表达了他对翻译的肯定。此后,臧玉洤和坎农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直到1938年因战争影响才中断。在坎农的档案文件里至今仍存有二人来往信件的20余封原件和底稿。从来往信件中看到,臧玉洤每次变换学习地点或开始新研究成果,都会写信告诉坎农。
1933年,坎农《痛饮惧恐时的身体变化》第二版出版,与初版相比,做了较多修订。尤其是坎农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对情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不再认可19世纪以来认为一切功能素乱都有病理解剖根源的正统生理学模式,而强调忧惧暴怒会导致永久性的功能紊乱,后者又会进一步演变成器质性的损害。这一思想成为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坎农将这个新版本也送给了臧玉洤,臧收到新版后原打算将中文版重译,可惜终因出版商拒绝而未果。臧玉洤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神经解学家,是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解学科的奠基人。
书影
据张著,坎农1900年自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美国大学最早自己培养出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1906年,35岁的坎农受聘为哈佛大学生理系教授和系主任,他在这2个职位上一直工作至1942年退休。早在1896年,坎农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当学生时发明的X线钡餐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后来他对情绪与胃肠道的影响产生兴趣,于1915年研究证明了躯体在应激状态下“交感——肾上腺轴”的作用,并在1926年提出了著名的“内稳态(homeostasis)”概念,这一创见使他在生理学上名垂史册。坎农与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922年,协和医学院的教务长顾临(Roger S. Greene)写信给坎农,征求他对生理、病理系教师聘任人选的意见。后来,担任过生理系主任的克鲁克香克(Ernest W. H. Cruichshank)和林可胜也都与坎农有书信往来,或是评阅论文,或者推荐进修人员等。1932年,坎农的大女儿费慰梅(Wilma D. Cannon)来华与在北平学习中文和历史的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结婚,坎农给他所认识的中国学者写信,请他们多多关照……
也就是说,费慰梅是坎农的大女儿、费正清是坎农的大女婿。我因阅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知道他们与费正清夫妇过从甚密。费孝通的传记作者阿古什也是费正清的弟子。阅读曾炳钧先生居然读到费正清的相关内容,始料未及且有意外之喜。
张著附图及文字说明
1929年,臧玉洤考取河北省留学考试后赴美留学,专攻神经解剖学并获博士学位。
据1947年《大公报》消息,臧玉洤入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生物组候选人名单,同入选的还有陆志韦等。参照人文组政治法律等学科的候选人吴经熊、李浩培、郭云观、燕树棠、张奚若等先生,可知臧玉洤在学界的地位!
《大公报》翻拍件,红框内为臧玉洤
我初步检索发现,仅上世纪五十年代,臧玉洤出版的独著和译著就有《人体解剖实习》(华东医务生活社1951年版)《制约反射研究法》(臧玉洤译,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1年版)《主要的神经通路》(人民卫生出版社1952年版)《制约反射研究法》(臧玉洤译,中国科学院1953年版)《人脑切面模型
学习人脑解剖的辅助材料》(臧玉洤译,1954年版)《神经解剖实习》《脑脊髓切片图谱,臧玉洤译》等。
前引臧玉洤文提及巴甫洛夫以身献学,这位《认识周报》的作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友臧玉洤又何尝不是以身献学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