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十一)

(2023-01-05 23:12:11)
标签:

臧玉洤

认识周报

心理学

译作

行为主义

(十一)

  同样是《认识周报》的作者,同样出自教育心理学系——时任助教,臧玉洤的作品对我而言极具挑战性。我的检索发现,臧玉洤在《认识周报》至少发表了两篇论文:《介绍巴夫劳甫的“制约的反射”》(第5)和《毕业隆的实验心理学》(第6)。从题目可知,这是纯粹的理科论文。

介绍巴夫劳甫的“制约的反射”》一文对我有“扫盲”作用:

制约的反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观念,因生物机体有特殊的结构,一项刺激甲,不经学习,就能引起反射运动乙。原不引起反射乙的刺激丙,若连同甲出现多次,他也能引出反射乙来。这个反射有待于甲,为甲所“制约”,故称制约的反射。……制约的反射是现在客观的心理学的基石。

最先研究制约的反射的就是俄国的大生物学家巴夫劳甫(L.P. Pavlov)。他和他的门人作这项研究将有三十年。狗的唾腺的分泌反射已研究到无复余蕴。现今这方面的研究的技术和结果多是他们的成绩。巴夫劳甫研究的结果多用论文的形式发表,现在要介绍的这本书是他第一次把数十年研究的结果作系统的说明。此书(白按:1927年英文版)出版以后各国争先翻译,英译者安赖波博士(Dr. G. V. Anrep),是他的高足。

……

巴夫劳甫以身献学。数十年来俄国政治腐败,物质缺乏,学者的生活清苦已极;在革命期间衣食不继,实验用的狗有饿死或发疯的。巴夫劳甫处此恶劣环境钻研不懈,竟建奇绩,于一九〇四年首得诺贝尔(nobel)医学奖金,此后研究制约反射,为生理学、心理学立不拔之基,在衰暮之年(他今年八十岁了)又有这本大著出现。他的艰苦卓绝,为学而学的精神真是令我们闻风兴起了。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十一)

臧文翻拍件

据《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一书,藏玉19011964年)生于河北省完县。在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大学,先在中文系和外语系学习,后转入哲学系,1926年毕业。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和清华大学助教。1929年考取公费留美,赴芝加哥大学从师于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Herrick,并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经欧洲作学术考察后,于1936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心理系、协和医学院解科、北京医学院解剖科任教,直至逝世。

拓展阅读发现,臧玉洤就读北大期间就有重要作品发表。哲学的行为心理学》一文发表于《国立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1924 ),在此恭录部分文字继续“扫盲”:

一、导言

近十五年来心理学界起了一大革命,美国的华德生J. B. Watson等创立行为主义Behaviorism,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机体的行为,考求行为的原则以裁制机体的行动。旧派所谓“内省法”“意识现象”在科学上没有任何地位。从此心理学上了科学的大路。行为主义和精神主义Mentalism 的歧异不是新旧派别的不同而是科学与非科学的不同了。同时美国哲学界的新唯实主义New Realism在心的观察上也和他们共鸣。为方便起见,我们把后者叫作“哲学的行为心理学”以与行为主义区别。这只就出发点的不同而说,新唯实主义家把自己的心理学还是称作科学呢。

一九一〇年柏黎R. B. Perry,皮惕坎 W. B. Pitkin,侯尔谛E. B. Holt等六位教授联合发表他们的主张,哲学界才有了所谓新唯实主义。至今信徒众多早就不只六人了。因为心的观念和认识论形影相关,所以他们格外看重心的学说。他们的主张大体虽然一致,观点却不相同。皮惕坎从生物学方面立论,柏黎等从哲学方面下手,侯尔谛重在生理方面,他关于心论列最多,主张也最具体。他的学说和行为主义最称接近。因此本文所述采用最多。

二、心的学说

意识与行为。——流行的心理学说机体大都有“意蕴”Consciousness,这是一种特殊的实质,与物质相对;他合成所谓知觉、观念、思想等;所谓“自我”、灵魂、心都是从他作出来的。他是主观的实质,惟有自己能去经验。机体一切行动都有他在后面操持、指挥。即使能把机体的行为尽情了解,他们说还有存留的东西,这是内省家独有的资产,不许行为主义家擅行窥伺的。

这身心二元或身心并行的Paralellistic论调,在唯实主义看来,根本错在误认心的本质,忽视行为的结合 intogration of behavior。若单提出行为一个元素来,他仅是一个元素,他不成行为,也没有“知”力。元素相互结合,就生出心的性质。这个团簇虽成自个个的元素,心的性质不是元素旧有的。氢氧二气各具特性,化合为水,新的性质迥非氢氧原有。生物界也是这样:在宇宙进化的历程中,有一种化学变化成立起来,四下的情境常去维持他的平衡,于是所谓的“生命”就出现了。这个结果已极惊奇。但还不算完。这生活的东西又长出保护的躯壳,能感受刺激,能传达冲动,能收缩筋肉。这越发新奇。这些能感受的,能传达的,能收缩的组织更组成系统的关系,使机体全部作整个去活动。这更惊奇了。机体的动作已不能用反射refex去做说明,“结合的元素” ingegration factor 把他们变作了另一种东西——行为。在这里我们看见,“目的的”或“意志的”动作。各种机器的精神见于各部共同的活动,不见于零碎的机件。生物的精神、灵魂、心无论怎样总附在身体而见于动作;他不见于结合的成分,而见于结合的形式。在这一点我们证明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话,他说灵魂“是一个保有生活能力的自然物的‘形式。’”给行为一个新的定义,就能解释“心理”作用,毫无遗憾。

联珠说与“函数”说。——未给行为新的定义以前,我们先思破除一个蒙蔽观察的旧观念。事务发现的因果程序通常都拿继续的状态去作说明。一个状态是前者的果,又是后者的因。苹果落地经历 a, b,c,d一串状态,b是c的因,同时是a的果。这个说法我们称为连珠说Bead Theory。其实他并没有解释了什么。C为什么要随b而起呢?于是后面必定假设一种不可见的“动力”,这是物理因果的终极秘密,不受经验的探求。后来新说出现,说使苹果下落的不是居先的状态,而是地球的质量。无论在什么情境,苹果永远坠向地心。在三尺杆头,在百尺楼上,在万仞山巅,苹果下落永远这样。换句话说,苹果的落可确切的说是他自己的质量,地球的质量与二者中心相隔的距离的函数function。这个函数是“恒常的”constant,就是在变化中永久不变。这样一来把苹果下落解说的尽情无遗。

……

综上三层现在给行为一个定义:“行为是任何一个放泄的程序,这个程序是放泄的机体外边的元素的一个函数。”行为不一定显示于外,有时仅体现要作某种适应的态度——运动的体态motor setting显示于外的是通常所谓行为和“意志”will含蓄于内,仅作体态的最要紧的是思想;——但同为环境事物的函数反应。

行为与“认知”……

行为与思想……

三、注意、情感与人格

我们再从心理学中挑出几个难题来,拿旧说和我们的主张对照,更见出新说的价值。

注意。……

情感。……

人格。……

无论何时,机体全部若能对环境作统一的适应,这就是健全的人格。各个行为若因某种阻碍不能统一的结合,互助牵制,不能合作,这就是病理的人格——人格的分裂。这样说来,人格灵魂就是身体的态度,并非什么渺茫的实质,而是持之有物,明确可见的。我们不用改变客观的观点,从反射的运动到道德的行为都可以观察解释。

四、结论

“美国的唯实主义家已明白认定他们的目的,去破除心的主体(‘意蕴’等)用客观的关系的方法说明精神现象。……”他们极赞成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侯尔谛说,“我曾经说过,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世界中唯一的大明星。”不过,对于行为主义他们也有不满意的地方。现在拿侯尔谛对于行为主义的批评,作作者以自己的意见简单答辩,就作为本文的结论。侯尔谛说行为主义对于行为还欠个圆满的定义。“现今他们有作唯物论的错的危险,意识的事实与理论他们一概否认。”他们只管零碎的行为,而元素结合以后得出的新现象他们没有见到,且要否认感觉、知觉、思想的存在。在作者看来,这不算行为主义的缺点。行为主义只拿科学的方法,研究行为的事实,于事实以外并不妄说宇宙的终极元素是心是物,行为主义决不算唯物主义;不然,一切自然科学都是唯物主义的产物了。通常所谓“意识”是一种妄想,看不见摸不到,永不能作科学的对象。真正的科学不容许这样的名词。行为主义不用意识,一切行为都能解得圆通。唯实主义拿函数讲行为也是同样圆满;既“破除心的主体”,所余只有身体与环境的关系——只有行为。赶出魔鬼的意识,引来函数的意识,于理论欠圆通,于事实实为复谍。或者唯实主义家因满足哲学的需要不能不连带讲心,那么,这是哲学科学立脚点的不同,不能以此强彼了。“结合”的概念行为主义也极重视,讲到反应他们常说“全部的机体”organism as a whole。机体的行为不外是遗传的、习惯的元素的结合。机体行为的决定者在体内为遗传、习惯等元素,在外部都是广义的环境;妥当的行为主义从不拿连珠说解释行为。唯实主义家不过把这个现象加上个“函数”的名词。侯尔谛在个地方也曾说行为主义在实际上用的就是函数的观念,不过不自知罢了。至于感觉、知觉、思想等,行为主义都有圆满的解释,从未有人否认他们。总起来说,机体的行为是反射的结合,从阿米巴到文明人没有两条原则,用不着在行为以外更找什么东西。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十一)

臧文翻拍件

同样在就读北大期间,臧玉洤还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译著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25年版),作者就是文中提及——前引傅任敢等文也曾提及——的美国行为主义代表华德生J.B.Watson)教授!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十一)

书影

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十一)
     内封

阅读近百年前的旧书发现,校者居然是前引傅任敢介绍里的业师唐钺(唐擎黄)教授。后者是清华出身,192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北大,推断应该是臧玉洤就读时的业师,师徒二人还有商务印书馆同事之谊,出任校者也就顺理成章了。

校者“引言”道出了译著的学术意义: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最后起的趋向,这是大家知道的。这派的首倡者一定要推华德生(J. B. Watson……

行为主义,虽然出现了很久,但是,本这主张而做的系统的人类心理学的书,差不多可以说只有这一本。并且华德生既然是行为派的“急先锋”,而这本书又是他刻意的著作,当然是应该得人们注意的书……

藏先生翻译时很小心。他的译文可谓“忠于原作”。并且他还将原书中的几个偶然疏忽的错处看出来,列为一表,以贡献读者。他的审慎精细的地方可见一斑了……

这译本本来在世界丛书内的。因为他可以用做心理学教科书,所以求得世界丛书审查员的许可,将他归入心理丛书。……

          上海,十二、七,十三,校者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十一)

引言翻拍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