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东吴老先生—追忆郭念祖教授(续完)

标签:
郭念祖元照英美法词典东吴情节致敬 |
(六)
2008年12月,在潘先生从教60周年座谈会上,我有幸结识部分词典工作人员并成为好友。
座谈会主席台,左起:朱维究、刘兆兴、潘先生、高浣月、舒国滢、朱景文等
此后,我多次走访编辑室,经好友惠介,先后数次南下,拜访了担任词典审订的南京王毓驊先生,上海高文彬先生、郭念祖先生;期间前往杭州拜谒了俞伟奕墓地,在上海拜访了卢峻先生的女公子及卢先生寓所,在台湾拜访了推荐审订学者李俊和方文长的王绍堉先生。自然,词典“学术顾问”倪征YU(日加奥)先生、姚启型先生、王名扬先生、朱奇武先生、杨铁樑先生等,审订学者周枏、蔡晋、许之森、卢绳祖、徐开墅、陈忠诚、钟吉鱼等都是研读的课题。此项“走近”词典的工作——包括三次拜访郭念祖先生,不仅使我受益良多,更屡屡使我感动和震撼!
2019年拜访郭念祖先生,师母惠助留影
经好友惠允,我翻拍了几幅有关词典工作的旧影,真实再现了郭念祖等先生的工作状态。
左起:潘汉典、周枏、卢绳祖、许之森、蔡晋、徐开墅、高文彬、浦增元、郭念祖,翻拍自词典编辑部,下同
1997年7月29日的照片是我于小书《东吴身影》完稿前意外看到的。潘先生在上海与周枬、卢绳祖、许之森、蔡晋、徐开墅、高文彬、浦增元、郭念祖等晤面并合影。九位先生无一例外都是词典审订学者,而且都是通审。其中除了周枬先生外,其他八位都有东吴法学院的教育背景。其时,周枏89岁,蔡晋87岁,许之森86岁,卢绳祖86岁,徐开墅81岁,潘汉典77岁,高文彬75岁,郭念祖75岁,浦增元69岁。以此次合影人员为例,平均年龄约80岁!
元照英美法词典能以纯属民间机构的身份于1997年请到如此众多极具分量的中国法学界学者出任词典审订学者,将散居上海各区的耄耋之年的先生们组织到一起并且合影留念,至今想来几乎令人难以置信,难怪词典工作人员饱含深情地在照片上标注了“中华法学之尊”的字样。
另一帧照片更显珍贵,时间为2003年7月19日。此次是潘先生和词典工作人员携刚出版的《元照英汉法律词典》赠送并告慰在上海的部分参与审订的东吴老校友,包括许之森、郭念祖、陈忠诚、卢绳祖、浦增元和蒋一平等。蔡晋先生其时已经仙逝。
左起:许之森、潘汉典、郭念祖、陈忠诚、卢绳祖、浦增元、蒋一平。部分先生手持《元照英美法词典》第一版
陈忠诚先生撰写的《蔡晋先生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的情结》一文披露了内情:
说起元照英美法词典的原本,大凡东吴法科出身的人在学生时代都用过。但这次竟能完成这部大词典的翻译大业,则应归功于中政大的薛波等几位研究生同志的组织有方。老一辈东吴中积极参与译事的,就有蔡晋先生。
蔡先生在解放前曾是教我们亲属法的老师,当时他好像是上海地方法院的推事……
却说,蔡先生参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的译述非常努力、一丝不苟。惜该词典为时较长,故迟迟不能完稿,噩耗传来,蔡先生虽已完稿有日,而全书脱稿尚有待时日……
因此,蔡先生临终时留下遗言:请薛波同志将其遗稿与其遗体一起火化!对此,薛波同志亦表示尊重,并告知本人等诸东吴校友,令人对师长之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元照英美法词典》第一版书影
我2017年拜访郭先生,先生说刚紧锣密鼓地完成一部分审订工作;习惯紧张工作了,告一段落后反而有点失落感!先生特别提及了许之森、王毓驊、周承文等对词典的特殊贡献!这是一位95岁高龄的东吴老先生的工作状态!先生自己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词典审订工作之中……
2022年岁末,年届百岁的郭念祖先生驾鹤西去,痛心之余,向先生请益的画面一幅幅在眼前浮现,先生的东吴情节和《元照英美法词典》情节更令人动容!我相信,《元照英美法词典》是一座丰碑,包括郭念祖先生在内的学术顾问、审订学者、工作人员用心血撰写的文字必将永存!
谨以此文向郭念祖先生告别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