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别东吴老先生—追忆郭念祖教授(三)

(2022-12-28 20:04:03)
标签:

郭念祖

圣约翰大学

程筱鹤

俞伟奕

潘汉典

(三)

前已述及,郭念祖先生虽然是东吴法学院1947届毕业生,但于1944年就获得了圣约翰大学文学士,专业为政治学。其圣约翰大学政治学同窗是程筱鹤先生——程筱鹤先生于同年获得东吴大学法学士!痛别东吴老先生—追忆郭念祖教授(三)

《东吴法学院年刊(1944)》里的程筱鹤

也因此,郭念祖先生对于东吴法学院1944届学长也非常熟悉,明确告诉我是届毕业成绩最优的三名学生为程筱鹤、俞伟奕和潘汉典。

我在小书《东吴身影》里留存了研读一帧旧影的笔记(注略):

如果说第二次南下是潘先生访师兼求贤的话,第三次南下的求贤对象是同窗兼同道。2000年11月26日的照片里,潘先生与同窗兼词典“审订学者”俞伟奕及东吴校友兼“审订学者”郭念祖(及夫人)会面时开怀大笑的场面极具魅力。笔者此时仿佛还可以听到他们在杭州俞伟奕寓所的朗朗笑声。痛别东吴老先生—追忆郭念祖教授(三)

左起:郭念祖、郭念祖夫人、俞伟奕、潘汉典等,翻拍自词典工作室

潘先生在江南的同窗不少,但并非都能够胜任“审订”的工作。查阅“审订学者”的名单,潘先生同班同学中只有俞伟奕和钟吉鱼入列。从当时还算年轻的学者名单里的“方流芳”、“黄风”、“朱勇”等就可知词典对审订学者的筛选之严。

潘先生东吴法学院本科与硕士的双重同窗兼好友俞伟奕值得读者特别予以关注。

 在潘先生珍藏的《东吴法学院1944级年刊》里,俞伟奕于1998年11月留下了签名,明显与后文会述及的2003年在上海与同窗聚会时与会者签名的时间不一致。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俞伟奕居住在杭州,2003年的照片拍摄于上海。按通常情形推断,俞伟奕的此次签名应该在杭州,潘老师彼时也应该在杭州。

经请教词典工作人员,潘先生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赴沪求贤时,意外得知了俞伟奕的信息。潘先生当时非常激动,很快打通了“越省”电话,而且至少聊了一个多小时。但没有想到,俞伟奕虽然很高兴与多年未见的同窗有了联系,但对出任词典“审订”之事却相当冷漠。一位词典工作人员再次与俞伟奕通话并聊了很长时间后,俞伟奕才勉强同意在杭州见面。

 两位同窗见面之后的效果富有戏剧性。听了潘先生和词典工作人员的热情介绍,特别是看到了一部分待审订的初稿后,“像一位‘退役警察’行走在街上突遇‘案情’一样,俞伟奕两眼放光,精神为之一振。”接下来的发展自然可想而知。

2000年的这一幅照片相当珍贵。郭念祖居住在上海,此次郭念祖夫妇与潘先生一起出现在俞伟奕在杭州的寓所晤面,肯定与词典有关。三位年届耄耋且又分别散居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的的东吴校友没有一分钱工资,却为了一个民间机构编辑的词典分别从京沪赶到杭州聚会,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作状态?!

俞伟奕先生于2004年11月因病去世,潘先生和词典工作人员都专程前往杭州参加了俞伟奕先生的追悼会。追悼会前一天晚上,词典工作人员为了追悼会上的发言稿忙到凌晨两点多。据工作人员介绍,潘先生在杭州旅馆里彻夜未眠,一直在准备发言稿——当然不仅仅是准备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