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

(2022-12-18 22:00:41)
标签:

曾炳钧

文集

研讨会

清华

《认识周报》

昨天是1217日,周六,也是我本年度值得记忆的一天。

是日下午,我有幸受邀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举办的《曾炳钧文集》出版暨法律史课程教学学术研讨会”(线上),通过视频,见到了学长曾尔恕教授、陈丽君教授、马志冰教授、高鸿钧教授、高浣月教授、刘大炜书记等等,全程四个多小时的真情溯往、细节叙述、哽咽忆旧令人动容!受到会议的“熏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

视频会议截图

收到会议通知后发现,我是与会人员里极个别“非专业人员”之一,还意外地被安排为“主题发言”人之一。我在发言中坦陈,我的发言纯属“班门弄斧”;但对个人而言,此次参会是本年度最重要的学术活动——没有之一。我的自拟题目为“‘跨界’读曾公:——略谈几个小问题”:从《曾炳钧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内容看,大致可分为政治学和法制史,我于这两个专业都是外行,“跨界”是实话实说;因为参与部分资料工作而成为第一批读者,仅对几个小问题略有研读。《文集》收录了曾公1957年在中国政法学会讨论中法史时的发言,题为《我们应该先钻研较小的问题》;在对曾公的忆文里,我也看到过“小题大做”的建议。借鉴此种方法,选几个小问题向业内学长和专家求教。

我在会议上提及了曾公与清华、曾公与庚款、曾公与武大、曾公与法大法律史等值得专题研讨的课题。就与会感受而言,可以归属于曾公与清华课题之下的子课题——曾公与《认识周报》——仅我一人提及。有鉴于此,我愿不揣浅陋,以读者的身份,尝试就此做一探讨,也算对昨天发言的一个补充。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

曾公就读清华大学时旧影,翻拍自《文集》

(一)

90多年前的192915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周六,《认识周报》创刊号出版,目录下有出版说明:“每星期六日出版”。今天是2022121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完全是巧合,以农历算,正好是《认识周报》创刊93周年!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

认识周报封面及目录页

几天之后的111日,天津《益世报》刊载了一则消息,“介绍认识周报出版”,其文曰:

清华大学一部分爱好报纸杂志分子,近鉴于我国杂志界之消沉浮滥,特合集同志,出版一种周报,定名《认识》,内容以学术为主,而尤注重书报介绍,藉以引起国人求学之思,所载文字,多请各大学教授主撰,第一期已出版,要目有《最近世界政治大势》《国内青年与失学问题》《泛论出版界及书报提要》、书报消息、专科入门书籍等等,节目繁多,不及备载,每册另售定价大洋四分,订阅全年一元八角(邮费在内)……本埠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直隶书局、天津书局等处均有代售,订阅者可直函北平西郊清华园邮局,转认识周报经理部。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

《益世报》截图

隔了没几天, 1 16 日,上海《申报》也报道了此事:

国内一部分爱好报纸杂志人士,集合同志,出版一种周报,定名“认识”,内容以学术为主,而尤注重书报介绍,藉以引起国人求学之思。所载文字,多请各大学教授为主撰,第一期已出版,要目有《最近世界大势》、《革命青年与失学问题》、《泛论出版界》及书报提要、书报消息、专科入门之书籍……跨界读曾公—以《认识周报》为重点

《申报》截图

创刊号第一篇论文《最近世界大势》的作者正是曾炳钧,彼时还是清华大学在读的政治系大四学生。同样,傅任敢和牟永锡也是在读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二人均为教育心理系学生。瞿菊农彼时已获得燕大硕士和哈佛博士学位,履历有北大、清华任教,不排除曾在清华兼课。

据相关资料,刊头“认识周报”为时任校长罗家伦所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