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2022-09-04 09:29:39)
标签:

杨鹤皋

大作

勤奋

受教

恭贺

昨天下午,专程拜访95岁高龄的业师杨鹤皋教授,喜获老师惠赐刚出版的大作《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左起:雷磊教授、杨鹤皋师、本人。2022年1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雷磊教授和法学院工作人员张楚屏老师代表法学院拜访杨鹤皋师,张楚屏老师坚邀我合影,因此有了此幅留影,张楚屏摄

老师特意签名钤印,从“20229月蓟门静斋”几个字推测,应该是昨天或前天通话后落笔。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书影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杨师签名钤印

我本科受教于杨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40年后再沐师恩,感慨良多。

杨师在“出版说明”里说得明白:

20世纪80年代,我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讲授“先秦法律思想史”,这本《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就是在“先秦法律思想史”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于2001年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出版时曾邀陈鹏生教授作序,并共同署名。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杨师惠赐的台板书影

此书2001年排印中错字较多,有的甚至影响原意。今为适应读者的需要,改用简体字出版,并请范忠信教授重新整理、审订……

早在2020年,学长范忠信教授就在《人民法院报》发表了《先秦法律思想文化阐释的新努力新收获:读杨鹤皋先生<</font>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其文曰:

94高龄的资深法史学者杨鹤皋先生所著《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一书,即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盛事,是先秦法律思想文化阐释工程的又一新收获。

杨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77年法学教育恢复后,在全国范围内,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恢复与重建,主要是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两校学人主导下完成的;北京大学张国华先生,政法大学杨鹤皋先生,代表两校开创奠基,厥功甚伟。作为法律思想史学科带头人,杨鹤皋先生长期主持政法大学的法律思想史教学及研究生指导,也参与了中国法律史学会的创建(1979年创建的首个全国性一级法学社团,比中国法学会早一年),并出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及首任秘书长,后来又出任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改开后第一部司法部统编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就是在张国华、杨鹤皋先生主持下集体完成的。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倾力探究中国法律思想的特征和规律,先后著有《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古代法律思想论集》、《中国法律思想通史》等二十余种,在法律史学界享有崇高声誉。

先秦法律思想是先生长期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早在1990年,先生就著成了《先秦法律思想史》一书,由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先生又著成了《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在陈鹏生先生引介下,在台北正式出版。此后二十年间,先生虽离休,但仍笔耕不辍,常有著述问世。在这两部书的基础上,先生进一步深化,写成了《先秦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2018年,在政法大学六十六周年校庆之际,法大出版社推出“资深学者文库”系列配合校庆,其中列入了《杨鹤皋法律史文集》(上、中、下三卷)出版计划。《先秦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作为《杨鹤皋法律史文集》的中卷,即将出版。

《春秋战国的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这部书,是杨先生对先秦法律思想梳理阐述的新努力,也有很多新收获。

首先,先生将全书分为绪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改革与变法运动,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的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等七编,旨在高屋建瓴地把握先秦法律思想文化的宏观发展脉络。这种梳理阐释架构很有创意:一方面,将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运动与各家法律思想结合起来考察,避免了将者两者分置于法制史和思想史框子里孤立考察的局限;另一方面,就先秦各家法律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意义做了特别考察,从纯粹的思想史分析升华到了文化史分析,特别揭示了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论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家的依法治国论、文化专制论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等。在所有关于先秦法律思想文化的研究中,这是一种非常有启发意义的新试探。

其次,本书更为全面地梳理了儒、墨、道、法、阴阳、杂各家法律思想。仅春秋战国五个半世纪的法律思想,先生就用了四十万字篇幅进行探究,全面梳理分析了先秦文献所及关键人物就各种政治法律问题所发表的思想主张,是同类研究中最全面细致且相当深入的一部著作……

先生1927年生于湖南长沙,1947年在长沙明德中学参加中共地下组织,曾任长沙市学联副主席。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政法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杨师在北大求学时期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杨师毕业证书,已捐赠学校。翻拍自学校图书馆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杨师是学校“元老教师”之一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校庆六十周年校庆,杨师获表彰

1957年被划为右派并安排到校图书馆,做图书整理、修缮、勘订工作长达22年。在这22年里,先生不惧政治歧视和生活艰辛,每日青灯古卷,常常夜以继日,遍览目之所及的无数古籍,为后来究通五千年中国法律思想轨迹脉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杨师的“卡片盒”,翻拍自杨师寓所,下同
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卡片盒”及卡片
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卡片之一

愿杨先生学术青春永驻,并续创期颐著书传奇!

(注:作者授权的《儒家网》转载时注明是“修订完整版”,本文也引自该版本)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范忠信文翻拍件

学长高浣月教授的“序”里有回忆也有感悟:

1980年在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见到杨鹤皋老师。杨老师浓重的湖南口音、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7年,杨门弟子集聚一堂,为杨老师祝寿,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席间,九十岁高龄的杨老师“发表演讲”,用“自勉”“勤奋”和“任性”六个字概况了自己的一生。杨老师直抒胸臆的这番话,让我们走近了他的内心,看到了老师的至真至纯。

……

“自勉”“勤奋”“任性”,短短的六个字,杨老师的学术人生跃然其中,这是对杨门弟子,也是对晚辈学人最好的教诲和勉励,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背上书包上学堂(一)

2017年杨师祝寿会合影,翻拍自杨师寓所

  是日老师精神矍铄,师生畅谈两个多小时。出老师寓所,街上细雨霏霏,略有凉意,但受教后的热情久久不散:望百之年的亲老师如此“勤奋”,愚钝的弟子岂敢怠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