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稀有金属”吴寿彭(六)

(2022-04-08 08:30:53)
标签:

费孝通

吴寿彭

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

专家

本文第一节引用了费孝通先生采访录的原话还有一个是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商务印书馆出的亚里士多德的书都是他翻译的,他是直接从希腊文翻译的,我叫他稀有金属(中国没有几个),叫吴寿彭。

如果允许“商榷”的话,费孝通先生此段即兴谈话不无“讨论”的余地。以我有限的目力所及的有关亚里士多德的汉译作品,即使不讨论三联书店等出版社的版本,范围限制在“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而且附加出版于吴寿彭离世之前的条件,费孝通先生的即兴谈话也不够严谨—至少容易产生误读。

我自己查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亚里士多德的汉译作品,最早的是向达译《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出版于1933年,列入《万有文库》。据“译者序”,译自英文。“稀有金属”吴寿彭(六)

亚氏《伦理学》封面翻拍件

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列入《汉译世界名著》,署名如下:

原著: Aristotle;英译者:Benjamin Jowett;吴颂皋吴旭初“稀有金属”吴寿彭(六)

亚氏《政治论》版权页翻拍件

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的方书春译《范畴篇 解释篇》同样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应该也是译自英文。

商务印书馆同年出版的《雅典政治》译者为日知、力野,同样译自英文。“稀有金属”吴寿彭(六)

亚氏《雅典政制》封面翻拍件

上述两书都于之前的1957出版过三联书店版。

吴寿彭译自希腊文——参照了英译本——的亚氏名著《形而上学》也由商务印书馆于1959年出版。据上述有限的资料,可以认为吴氏是自希腊文翻译亚里士多德原著的汉译第一人!“稀有金属”吴寿彭(六)

亚氏《形而上学》版权页翻拍件

其后,吴氏继续从希腊文翻译了亚氏的《政治学》(1965年)《动物志》(1979年)等名著。

值得一提的是,商务印书馆于1982年出版了亚氏的《物理学》译者为张竹明,该书同样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同样译自希腊文。

据上述明显不够全面的文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亚里士多德译作并不都出自吴氏;即使范围缩小到自希腊文翻译,在吴氏有生之年,商务印书馆的亚氏译作也非吴氏一人。但吴氏确实是自希腊文翻译亚氏原著的汉译第一人!也是公认的亚氏汉译专家——尽管其大学所学专业是工科,翻译也非其本职工作!

以吴译《形而上学》为例,不同于20年前的极具文采的直抒胸臆,作于19589月的《译者附志》介绍了名著《形而上学》的“编次”和“注释”。“编次”直言:

“形而上学”(哲学)是“亚氏全集”中的重要著作。……使哲学脱离诗与神话而具有明晰的内容,成为庄严的名词,正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从事于学术研究的方向……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设想要有一门学术来贯通各门学术。亚氏既博习古今,兼综百家,对于这样一门学术重加思考,毕竟把“哲学”的轮廓规划了起来……亚氏的学术分类在西方实际上沿用到近代他把哲学列于三种理论学术之先,称道这门学术为最高尚精确的智慧,为学术研究树立基本原理(卷A第二章,卷E第一章)。他说哲学家尽知一切事理(1004a34),而各门学术各研究它自己所划定范围内的实是(1025b7)。于是他标志了哲学研究的对象为“通则”与“本体”。通则(原文附希腊文,以下均以“希腊文”代之)为一切学术所应共同遵循的“公理”,本体(希腊文)为一切事物与其演变所不能须臾离的“实是”(希腊文)所寄托。

    注释”更见译者的学术功底:

    汉文译者凭形而上学(哲学)的希英对照本及英译本(参看附录“参考书目”,3)与积累的诠疏,得以厘订章句与错简,校读异文与异释,求取全书的通解,考订了学术名词,翻出这本二千三百年前的著作。译文所附注释大别为四类:(甲)依据陈规,凡辞旨(子)与原书它章,(丑)与亚氏其它著作,(寅)与柏拉图各书,(卯)及诸先哲诗歌、戏剧或残篇有关者,为之记明出处。(乙)有关史迹、事例、以及名物度数,凭旧传诠疏加以简释;间亦取用近人新解。(丙)亚氏及诸先哲学术名词大抵由两方式铸成:(一)由日常用语分离出来,作为专用名词,如“实是”“元一”等,或如“如何”等于“原因”,“如此”同于“素质”(有时同于“普遍”);(二)用普通名词或动字加以变化或组合,造作新名词,例如“除去物质”成为“抽象”,“划定界限”成为“定义”。译者希望在译文中力求辞义正确外,仍保留着学术用语初创时的浑朴,繁衍中的脉络;但这很难做到。因汉、希文字原始构造的差异与以后蕃殖方式的不同,同一希腊字,常得用不同的几个汉文字来翻译,以适应各章节的文理;关于这些,读者也可于各页脚注及“索引三”中窥见一斑。(丁)二千三百年前的古文当然可于许多句读发生异解,而历经传抄,错字异文也是到处有的。这些,经过近百余年的校订功夫,都已有人勘定,我们只在脚注中偶尔举些例示。

中译本附录有“纲目(章节分析)”、“索引一 人名、地名、神名等”、“索引二 本书各卷互涉及关涉亚氏其他著作者”、“索引三 名词及题旨”和“参考书目”。无疑,吴氏的上述文字都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