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标签:
子实堂维格堂体育馆文乃史张梦白 |
(七)
晚于上述建筑的建造时间,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子实堂”、“维格堂”和“体育馆”先后建成。据校史,中心广场东侧子实堂由国人曹子实后代捐献,于1930年建成,为男生宿舍;西侧的维格堂为国人李维格后代捐献,于1932举行揭幕典礼,也是学生宿舍。
体育馆,本人摄于2015年
体育馆1937年建成,建筑面积1200,为一层大跨度空间。主馆宽34米,进深23米,屋顶采用三角形钢桁架。桁架下弦距地6米,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结构。体育馆命名为司马德体育馆,以纪念美籍教师司马德在东吴力倡体育的功勋。
子实堂前的曹子实雕像,本人摄于2015年
曹子实是东吴大学“前史”里绕不开的一位先贤,曾任苏州大学校友总会会长、有东吴大学“活字典”之称的张梦白教授直言:“讲述东吴大学的源流,首先要提到蓝伯斯父子和潘慎文,也得提及曹子实。”以下摘录《张梦白记东吴大学的源流与沿革》一文的部分文字:
曹子实,浙江嘉兴人,原是孤儿,11岁时由蓝伯斯夫妇收养。蓝伯斯于1854年来华传教,曾在上海办学校,建教堂,设书坊,一度兼任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先后多次到苏州布道,直至1886年方由监理公会改派转往日本。1859年,蓝伯斯因妻病回美,把曹子实带去,曹在美受洗入教后,以美国牧师马歇尔之名而取名,因而在美国人中间称为查利?马歇尔。不久蓝伯斯又来上海,将曹留在美国,交给友人凯利医生照料。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凯利在南方军队中任军医,曹子实充当助手,学习医疗技术。战争结束后,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前后四年,1869年回到上海。翌年,他被蓝伯斯派往苏州,除传教布道外,并为邻近居民治病,还收了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驼背男孩),教他们读书。1871年,曹子实在蓝伯斯的支持下正式在十全街租屋创办小学。这是美国教会在苏州办学之嚆矢,亦是这个古城设立小学之首创。当时还处在风气初开阶段,社会上对教会办学颇多疑虑,所以最初数年学生人数极少,只七八人而已,都是贫寒人家子弟。
关于李维格,《简史》也有介绍:
维格堂
因楼前的文乃史雕像,我特别注意了“秋韵楼”。
秋韵楼
建筑年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功能:教师住宅
现名:秋韵楼
现功能:行政办公
历史沿革:与红楼会议中心相对的是四幢欧式风格的小别墅,原来是外教的住宿楼,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其功能历经变迁,现名系2000年苏州大学百年校庆时征集所得,自东向西分别为春晖楼、秋韵楼、夏润楼、冬瑞楼。
秋韵楼前的文乃史雕像,本人摄于2015年
据《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文乃史(Walter Buckner Nance, 1868—1956),美国人。出生于田纳西州。早年就学于范德比尔特大学,1893年获文学士、次年获神学学士学位。1896年来华,襄理苏州博习书院校政;1898年任监院。次年负责博习书院迁上海并入中西书院事宜。曾讲授神学、哲学、文学课程。参与创办苏州东吴大学。1901年任东吴大学哲学教习、校董;1914年任副校长;1922年至1927年,任校长。其间,参与校舍规划,制定校章;主持吴语科,研制吴语音节表。曾兼尚贤堂和福美贸易公司理事。1928年至1949年任东吴大学西顾问。著有《东吴大学》等。
前引程丽莲、高雷撰《东吴大学》一文及所附“老校区平面图”都没有收录“红楼”,但南邻前述外教住宿楼的“红楼”近在咫尺不容错过。
红楼
红楼
建筑年代:始建于1902年
原名: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原功能: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办公、住宿、教堂
现名:苏州大学红楼会议中心
现功能:会议、接待
历史沿革: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前身是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苏州天赐庄创办的景海女塾,原为纪念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女传教士海淑德(Laura
Askew
【相关人物】
(引自《苏州近代建筑考》)
《建筑》收录的“圣约翰堂”距校门徒步仅数分钟路程,但上一次因功课准备不足未能造访,此次借“神游”一睹真容。
文字见图,借自《建筑》
圣约翰堂
建筑年代:始建于1881年,1915年重建
建筑师:约翰.M.慕尔(美)
原名:首堂
原功能:教堂
现名:圣约翰堂
现功能:教堂
历史沿革:圣约翰堂前身为1881年美国监理会宣教士蓝柏、潘慎文所建,名为首堂,可容400人聚会。20世纪初,苏州的基督徒人数增加,到1915年,监理会拆除了首堂,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855平方米,有800个座位的西式教堂,并为纪念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而改名为圣约翰堂。圣约翰堂成为当时苏州十大建筑之一。1996年10月,圣约翰堂开始修复教堂工程,1998年5月竣工。2005年11月,圣约翰堂正式对外开放。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的祖父李仲覃牧师于1910年起任该堂首任华人主任牧师,李政道博士曾多次访问圣约翰堂。
(引自《建筑》)
据张梦白于1987年苏州大学授予李政道博士名誉教授仪式上的讲话《李政道博士的一家》,李政道是东吴一中的校友,家中三代人中,有十六七位都与东吴有密切的关系:政道博士的祖父仲覃博士是东吴前身博习书院的毕业生(1892年),曾在东吴兼课;伯祖父伯莲先生是博习书院的首届生,1887年毕业留校工作,接着从参与创办东吴大学起,先后任职数十年之久;叔祖父李叔青医师也是博习书院的早期学生,后来在天津习医,学成后回到南方,先后在上海中西书院和东吴大学任教,在苏州定居;政道博士的父亲骏康先生是东吴中学部的早期学生(1915年),后来转入金陵大学;伯父骏德先生191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骏英先生也曾在东吴就课;他的堂伯、堂叔骏惠、骏耀、骏保昆仲都是先后东吴中学和大学毕业的,他们大学毕业的年份分别是1912、1924和19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