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2021-10-19 06:39:41)
标签:

子实堂

维格堂

体育馆

文乃史

张梦白

(七)

晚于上述建筑的建造时间,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子实堂”、“维格堂”和“体育馆”先后建成。据校史,中心广场东侧子实堂由国人曹子实后代捐献,于1930年建成,为男生宿舍;西侧的维格堂为国人李维格后代捐献,于1932举行揭幕典礼也是学生宿舍。“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子实堂,本人摄于2015年“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维格堂,本人摄于2015年“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维格堂局部,本人摄于2015年“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体育馆,本人摄于2015年

体育馆1937年建成,建筑面积1200为一层大跨度空间。主馆宽34米,进深23米,屋顶采用三角形钢桁架。桁架下弦距地6米,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结构体育馆命名为司马德体育馆,以纪念美籍教师司马德在东吴力倡体育的功勋。“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子实堂前的曹子实雕像,本人摄于2015年

曹子实是东吴大学“前史”里绕不开的一位先贤,曾任苏州大学校友总会会长、有东吴大学“活字典”之称的张梦白教授直言:“讲述东吴大学的源流,首先要提到蓝伯斯父子和潘慎文,也得提及曹子实。”以下摘录《张梦白记东吴大学的源流与沿革》一文的部分文字:

曹子实,浙江嘉兴人,原是孤儿,11岁时由蓝伯斯夫妇收养。蓝伯斯于1854年来华传教,曾在上海办学校,建教堂,设书坊,一度兼任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先后多次到苏州布道,直至1886年方由监理公会改派转往日本。1859年,蓝伯斯因妻病回美,把曹子实带去,曹在美受洗入教后,以美国牧师马歇尔之名而取名,因而在美国人中间称为查利?马歇尔。不久蓝伯斯又来上海,将曹留在美国,交给友人凯利医生照料。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凯利在南方军队中任军医,曹子实充当助手,学习医疗技术。战争结束后,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前后四年,1869年回到上海。翌年,他被蓝伯斯派往苏州,除传教布道外,并为邻近居民治病,还收了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驼背男孩,教他们读书。1871年,曹子实在蓝伯斯的支持下正式在十全街租屋创办小学。这是美国教会在苏州办学之嚆矢,亦是这个古城设立小学之首创。当时还处在风气初开阶段,社会上对教会办学颇多疑虑,所以最初数年学生人数极少,只七八人而已,都是贫寒人家子弟。

    蓝伯斯之子沃尔特赴美学医之后于1875年又来到中国,与另一美国传教士潘慎文一起在上海行医、传教。1876年两人同到苏州,潘慎文被派襄助曹子实办学,后将原设的小学定名为“存养书院。但入学者包括5名寄宿生在内一共只10余人。潘慎文向教会建议,发起募捐以扩建学校,并于1879年迁存养书院至天赐庄即后来东吴大学校本部所在地,以利于发展,并自任校长。学生人数略有增加,但仍是20名左右,均男生。这时曹子实脱离了学校,除传教外主要致力于行医、治病,后来与沃尔特?蓝伯斯和另一位美国医生柏乐文在天赐庄筹办博习医院,次年正式建立,开始在苏州推广西医1902年曹逝世。(白按:存养书院1884年改名为博习书院,1899年并入上海中西书院,学校设备移交苏州宫巷中西书院,后者成为东吴大学的直接前身。)“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维格堂前的李维格雕像,本人摄于2015年

关于李维格,《简史》也有介绍:

维格堂  李维格先生早年就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后留学英国,回国后曾参与维新运动。历任江南制造局提调、汉阳铁厂总办、汉冶萍公司协理、汉冶萍公司总理等职,是我国近代钢铁工业史上著名的实业家,一生重视科技教育。1929年,李维格所设奖学基金的一部分被用于建筑校舍,即维格堂。1932年10月4日,举行维格堂揭幕典礼。“乃由杨校长报告李维格先生热忱赞助本校及建筑斯堂之经过。次由李维格先生之公子本校校董李中道博士致辞。李维格夫人亲自授钥。由本校董事长江长川博士受领。并致谢辞。老同学吴县建设局局长钱境人先生代表同学会致辞。末由甘保罗会督祝福。”李维格之子李中道后在上海从事律师业,是东吴大学20世纪30年代著名校董之一。

 

  除上述教学建筑外,北校门两侧从19071919年陆续建造了6幢二层楼的小别墅,具有欧美不同国家的风格,外墙均为清水砖墙,施工质量良好,至今仍在使用。“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秋韵楼

因楼前的文乃史雕像,我特别注意了“秋韵楼”。

秋韵楼  

建筑年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功能:教师住宅

现名:秋韵楼

现功能:行政办公

历史沿革:与红楼会议中心相对的是四幢欧式风格的小别墅,原来是外教的住宿楼,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其功能历经变迁,现名系2000年苏州大学百年校庆时征集所得,自东向西分别为春晖楼、秋韵楼、夏润楼、冬瑞楼。

(引自《建筑》)“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秋韵楼前的文乃史雕像,本人摄于2015年

据《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文乃史Walter Buckner Nance, 18681956),美国人。出生于田纳西州。早年就学于范德比尔特大学,1893年获文学士、次年获神学学士学位。1896年来华,襄理苏州博习书院校政;1898年任监院。次年负责博习书院迁上海并中西书院事宜。曾讲授神学、哲学、文学课程。参与创办苏州东吴大学。1901年任东吴大学哲学教习、校董;1914年任副校长;1922年至1927年,任校长。其间,参与校舍规划,制定校章;主持吴语科,研制吴语音节表。曾兼尚贤堂和福美贸易公司理事。1928年至1949年任东吴大学西顾问。著有《东吴大学》等。

 

前引程丽莲高雷《东吴大学》一文及所附“老校区平面图”都没有收录“红楼”,但南邻前述外教住宿楼的“红楼”近在咫尺不容错过。“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红楼

红楼  

建筑年代:始建于1902年

原名: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原功能: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办公、住宿、教堂

现名:苏州大学红楼会议中心

现功能:会议、接待

历史沿革: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前身是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苏州天赐庄创办的景海女塾,原为纪念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女传教士海淑德Laura Askew Haygood而建。1917年(民国6年)改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经分拆合并后不复存在。2004年12月23日,景海女师旧址被列为苏州市第五批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人物】

    海淑德(Laura Askew Hayood,18451900)是南监理会的女传教士,美国佐治亚州人。1865年毕业于乔治亚州的梅肯市的威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 in Macon,Georgia,为女子大学,宋氏三姐妹的母校)。1884年初,一直在家乡办教育的海淑德,经长期在中国的美籍传教士林乐知的再三动员,终于同意来到上海。海淑德来到上海后,全心投入林乐知的开办女校计划。她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女传教士,献身中国女子教育十七年。为纪念海淑德,学校取名意为“景仰海淑德”,故名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引自《苏州近代建筑考》)

 

《建筑》收录的“圣约翰堂”距校门徒步仅数分钟路程,但上一次因功课准备不足未能造访,此次借“神游”一睹真容。“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文字见图,借自《建筑》“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七)

文字见图,借自《建筑》

圣约翰堂  

建筑年代:始建于1881年,1915年重建

建筑师:约翰.M.慕尔(美)

原名:首堂

原功能:教堂

现名:圣约翰堂

现功能:教堂

历史沿革:圣约翰堂前身为1881年美国监理会宣教士蓝柏、潘慎文所建,名为首堂,可容400人聚会。20世纪初,苏州的基督徒人数增加,到1915年,监理会拆除了首堂,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855平方米,有800个座位的西式教堂,并为纪念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而改名为圣约翰堂。圣约翰堂成为当时苏州十大建筑之一。1996年10月,圣约翰堂开始修复教堂工程,1998年5月竣工。2005年11月,圣约翰堂正式对外开放。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的祖父李仲覃牧师于1910年起任该堂首任华人主任牧师,李政道博士曾多次访问圣约翰堂。

(引自《建筑》)

据张梦白于1987年苏州大学授予李政道博士名誉教授仪式上的讲话《李政道博士的一家》,李政道是东吴一中的校友,三代人中,有十六七位都与东吴有密切的关系政道博士的祖父仲覃博士是东吴前身博习书院的毕业生(1892年),曾在东吴兼课;伯祖父伯莲先生是博习书院的首届生,1887年毕业留校工作,接着从参与创办东吴大学起,先后任职数十年之久;叔祖父李叔青医师也是博习书院的早期学生,后来在天津习医,学成后回到南方,先后在上海中西书院和东吴大学任教,在苏州定居;政道博士的父亲骏康先生是东吴中学部的早期学生(1915年),后来转入金陵大学;伯父骏德先生191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骏英先生也曾在东吴就课;他的堂伯、堂叔骏惠、骏耀、骏保昆仲都是先后东吴中学和大学毕业的,他们大学毕业的年份分别是191219241927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