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吃,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每天都要吃好几次,有什么特别的呢?南方吃米饭,北人爱面食,一种习惯罢了。
吃,也是人生第一要紧的事。在日剧《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每一集都要钻进大街小巷,就为了找间小店吃顿好的。看着五郎吃到舔手指,才知道原来“一人食”也可以很享受。
这些美食剧就是“吃播”的原型。只不过以前是精英式的美食剧和美食节目,现在则是大众化的直播,每个人都可以直播自己做饭、吃饭的过程。
“一人食”进化成了“一人看着吃播吃饭”。
看别人吃,比自己吃还有意思
与其他关注主播颜值的直播形式不同,吃播观众关注得更多的是主播怎么吃、吃得香不香。为此,吃相难看点是无所谓,甚至还能吸引更多观众。
早在吃播火爆之前,一直都有大胃王视频广为流传。2015年日本大胃王木下狂吃 3 公斤炒面的视频突然走红,人们点开视频一看,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旁边摆着一大碗炒面,反差非常大。但无论食物有多少,木下总是能不急不慢地吃完,并且吃得很享受。有一条弹幕说,“没有食欲时看了也会变得很想吃”。
相比起纯粹的吃饭视频,能够互动的吃饭直播在韩国更流行。韩国奔驰小哥凭借呆萌逗逼的性格、豪放不羁的吃相笼络了大批女粉丝。这位小哥每次都把腮帮子塞得鼓鼓的,被粉丝们戏称为“深渊巨口”。
在中国,各大吃播视频的访问量已经超过韩国,单单在优酷的日播量就达到了6万。这是一次美食节目的去精英化运动,我们分享的东西不再局限于精心编排的内容,我们是生活本身。所以大部分吃播员的直播都很随意,在YY、斗鱼、虎牙等平台直播吃饭的人,不少都是素面朝天的家里蹲宅女。
19世纪的法国美食家萨瓦兰说: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吃播比这更进一步——观众在主播身上找到了自我。吃播员橙子的菜品都是自己做的家常菜,没有精致的卖相,也没有令人咋舌的份量,但这种接地气的家常菜最能让城市里的打工族产生共鸣。
吃掉孤独,或吃下孤独
吃饭不止为了填满胃袋,更是弥补精神上的空虚。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玛蒂尔达向里昂表白时说:“我的胃,现在很暖和。以前这儿有个结……现在没了。”在遇到里昂之后,玛蒂尔达才遇到真正意义上可以依赖的人,那个可以宠溺地看着她胡闹的人。
吃播的出现满足了“陪伴”的需求,特别是大城市中的单身狗上班族,“一人食”总是需要点什么东西来下饭。根据优酷网和搜狐视频的统计,浏览吃播视频的观众基本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来自北京的最多,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和广东省。爱奇艺栏目“中国吃播”的创建团队“处女座的吃货”给每个省都建过一个“吃货群”,其中“北京人最多,而像宁夏这样的地方,里面几乎都没有人”。
社交网络似乎让人际交往越来越深入和密切了,但是它带来实质的幸福感了吗?
吃播视频可以陪你吃饭,主播能用丰富的身体语言和表情与你分享这道菜的美味,你甚至都能透过屏幕想象到让人咽口水的香气;只是,关掉视频,回到现实,你还是一个人。
你希望看着吃播吃掉孤独,没想到吃下的正是一大碗孤独。
满足了胃口,满足不了情感
在日益原子化的社会,人人都希望找到方法摆脱孤独。社交网络出现以后,人们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在陌生的场合里,为了从“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中抽离出来,刷微博和朋友圈往往是最有效的。哪怕只是漫无目的地滑动手机也能得到慰藉,网络提供了一种虚拟的参与感和在场感。保持微信online状态,仿佛所有亲友24小时都在你身边。
不是人人都能享受“一人食”的寂寞。你下班回到家后,看着空无一人的饭桌,食欲全无,徒增孤独。有了吃播视频后,饭菜似乎好吃一点了。然后呢?胃口孤独与情感孤独纠缠在一起,前者的满足,无法顺带解决后者的空虚。我们无法指望吃播治好已经病入膏肓的现代孤独症。诡异的是,当你建议人们走出家门与朋友见面、聚餐,你会发现,他们在真人面前沉默寡言,回到电脑前看吃播却有强烈的聊天欲望。
“一人食”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然后被“一人看着吃播吃饭”毁掉。如果英剧《黑镜》需要拍新的续集,那么人人看着吃播吃饭,也许是最魔幻、最荒诞的未来场景。可我们又能说什么呢?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