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36-50课)

(2013-09-06 11:01:51)
标签: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育儿

分类: 好文转载

第九组 听孔夫子讲课

 

孔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现在,让我们盘腿坐好,听孔夫子讲课吧。

 

第36课  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

 

第37课  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选自《论语》

 

第38课  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选自《论语》

 

第39课  意志与品质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选自《论语》

 

第40课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选自《论语》

 

 

第十组 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那些久远的故事,神奇而富于智慧。让我们读着它们,认识善于观察思考的更赢,认识不知变通的“郑人”,认识“买椟还珠”的楚人……让我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吧!

 

第41课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yi)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xuan)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新序.杂事》

 

第42课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第43课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ji)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yu)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第44课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

 

第45课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in)食(si)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第十一组 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最美莫过于行走在山川大地之上。想一想吧,去苏堤散步,去钱塘观潮,去湖心亭看雪,去旷野放起春天的风筝,该有多美!

 

第46课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第47课  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之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选自《林朐县志》

 

第48课  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秀。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选自《茶人三部曲》

 

第49课  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处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城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选自《观潮》

 

第50课  湖心亭看雪

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