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夫是我们身边并不陌生的职业。不用仔细想,也能回忆起几个形象,多是在一斗室,半大老头,大号茶杯,一把手电筒。
看到那些更夫,如有事相求,会假装亲切,叫声大爷,恳请放进那道门槛,办些什么事情。每个漫漫长夜,最能悉数凄凉的,也就是更夫了。若是家里不缺这几个钱,是不会谋求这份营生,除特殊爱好除之外。
人生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所以人类选择群居,就是为了克服孤独。实说,从前看到更夫,倒没有什么特殊的意识,也不会添加任何情感,去感叹什么,对于他们。一个人的成长,成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到了一定年龄段,悲悯之心逐渐产生,放在诗人身上,定是爱国忧民的佳作。
家附近是一所机关幼儿园,园门口有所小房子,白天是收发室,晚上就是更夫的岗位。晚上偶尔从那里走过,总是侧眼看看屋子里,有位老大爷端坐屋中,面前是台很小的电视机。有时出去喝酒,夜里很晚回家,那位大爷还是坐在那里,孤寂之情,油然而生。自认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见此情境,却也心里不太舒服。
今天晚上,外出喝酒归来,路过那个小房子,习惯性往里面看了一眼,冰花挂满窗户,屋子里灯光很亮,一位老大娘坐在电视前看节目,而原来那位更夫大爷,正在屋子里忙活,好像烧水来着。不知道为什么,肯定不是酒精的作用,心里暖暖的,和谐的暖意。我想那位大爷一定比我还高兴,以后的夜晚,他不再孤单了。
不由得在此,呼吁需要更夫的企事业单位,可不可以让更夫的老伴儿一同坚守岗位,那样是最人性化的雇佣。如果那样,多少漆黑的夜里,不再是孤单。
快到家,见一中年妇女,推着自行车,车子后面绑着一个草捆子,上面插满冰糖葫芦。天上飘着雪花,街上除了车辆,行人很少,她的吆喝“糖葫芦”似乎也被雪花湮没。跟了一阵子,也没有人光顾她的生意。零下三十多度,赚钱真不容易。
家里人都不爱吃糖葫芦,我也不喜欢。走上前去,讨问价钱,女人见有顾客,很是惊喜。买了几串,付了钱,女人更加高兴,我想拍张照片,她也欣然应允。
这点小钱,并不能带给她多大的收益,只是不想让她失望回家,在这冰冷的晚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