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26天任务《无衣》

标签:
高考 |
分类: 诗词文赋 |
第26天任务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páo)。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同仇:共同对敌。泽:同“襗(zé)”,内衣,贴身穿的衣服。偕作: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作,起。裳:下衣,此指战裙。甲兵:铠甲与兵器。行:往。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全诗风格矫健爽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抒写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那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易错字填空]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直接性默写]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情境性默写]
1.《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写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2.《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写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3.《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写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4.《诗经·秦风·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5.《诗经·秦风·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6.《诗经·秦风·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7.《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穿同样战袍的句子是“与子同袍”。
8.《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9.《诗经·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共同对付敌人的句子是“与子同仇”,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句子是“与子偕作”,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的句子是“与子偕行”。
10.《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士气。
1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与子同袍”和“与子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