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智力的天赋外,还存在着心灵的天赋。但是由于头脑往往不够灵活,具备心灵天赋的人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实,与具备其他天赋的人相比,这类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也显得更有价值。但具有极高天赋的心灵感觉存在两面性,这种情况在女生身印象,她们能够很乖巧地使自己符合老师的要求,并表现出有非凡成就的迹象,可是一且个人的行为停止,天赋便随之消失。它就像着火的干草一样,燃烧快熄灭也快,事后只留下一缕缕白烟。现在讨论一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对神童进行教育这个问题。对神童进行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很高的智商、完善的心理、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极高的艺术才能等能力。但实际上老师很难达到这水平。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公平对待天才学生的天赋,除非他自己就是某种天才。那么,教育天才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由于缺乏合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想想别的办法。值得欣慰的是,许多天才似乎有一种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具有天赋的儿童越接近天才,其创造能力就越能超出同龄人。对儿童的创造力进行保护似乎比对其进行引导和训练更有必要。有人说伟大的天才是人类之树上最美好而又常常是最危险的果实,他们往往悬挂在弱小的树枝上,随时都有被折断的危险。这无疑是对天才的最好诠释。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认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的成长过程是以牺牲人类禀性为代价的。于是,天才与人们的品质发生矛盾时,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否少一点天赋会更好一点呢?实际上,天赋并不具备绝对的价值。换句话说,只有当天赋使人将的其余部分得以正常发展时,天赋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这里涉及到道德的间题,因为创造力同样需要限定运用范围,同时也取决于道德上的人格。
一个人如果缺乏这种人格,那么他的天赋就是一种需要限制或者被取代的东西。有人认为,用分班教育方法对天才进行教育是十分有效的。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的确很有益,但为了天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将眼光放长远一些。现实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那些具有天赋的学生,并不能在其他所有方面与别的所谓不是天才的同学同样具有优势,比如在感情与心理等方面。如果真的把那些天才学生隔离在一个特殊班级中,神童就很可能产生片面发展的危险。因为尽管神童对他所擅长的那些功课感到游刃有余,但他无法在其它方面获得很好的成绩如果能与那些一般的学生在一起学习,那些普通课程的内容或许能弥补鸲它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这就能产生一种极为有用而又极其必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对神童的自高自大的心理缺陷有着一种弥补作用,不至于使他们偏离正常的轨道。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利弊,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因人而异地执行有效的教育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将天才儿童与其他儿童安排在一起进行正常教育,不能把天才儿童安排在特殊班级里以突出其特殊地位。因为只有将他们正常化,学校才能为所有儿童提供一个适应将来世界的平等的锻炼空间。我们必须明白,偶尔存在的冲突并不是一种灾难,只有当冲突长期存在,或者儿童本人敏感,又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正确解决时,这种矛盾才是事关儿童健康成长的。当问题的症结确定与老师有关时,这种误解往往还会带来有利的结果。但这并不能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规则,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老师不得不因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被认可或赞成的堕落而苦恼。实际上,这种苦恼十分普遍,因为那些不能实现自己曾经的理想的父母往往把这种理想转移到天才儿童的身上,问题于是出现了。这些孩予或是被娇生惯养,或是被草率地制造成一件值得炫耀的“展览品”,这对天才儿童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从这一方面讲,不论是父母还是教育者、都不应让天才儿童在特殊环境中成长,而应让其置身于正常的环中,与其他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