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心理的研究方法

(2013-11-19 00:44:27)
标签:

也就是

真实性

内容

心理研究

心理现象

杂谈

    幼儿心理的研究方法很多,常用的一般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等多种。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幼儿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其心理活动及表现都比较自然,研究者可以比较真实地获得幼儿心理活动的资料。因此,观察法是幼儿心理研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观察法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点。
(一)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长期观察:指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积累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对某个儿童进行一年、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系统观察、记录,最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定期观察:指按一定时间间隔持续地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每周或两周观察一次,到一定阶段整理材料做出分析。
(二)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全面观察:指对某些心理现象同时进行观察。例如,在同一阶段内对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涉及的内容多,需要的时间也较长。重点观察:指在一定时间内只观察某一种心理现象。例如,观察小班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这种观察重点突出,容易具体深入。无论采用哪种观察方法一般都应注意,观察目的要明确,并制定好周密的观察计划;尽量使幼儿保持自然状态,以保证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能留下图片、音像资料更好,以保证材料的系统性和真实性;最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法由于被研究者处于自然状态,因此其心理活动和表现比较自然真实,有利于研究者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但也正因为强调让幼儿处于日常的自然状态,故无法控制刺激变量,使得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观察者可能得不到所需要的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