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享受型
这种老年人的生活信念就是享受,他们辛苦了一生,要通过享受来补偿这一切,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他们总是一马当先,尽量去占有,去享受。
他们好像看破红尘的出家人一样,不愿再为儿女及他人贡献辛劳,只看着眼前,从精神到物质,衣食住行处处都以尽情享乐为目的。
2.积蓄型
这种老年人的特点是无止境的积蓄,不舍得钱,就象小说中的守财奴一样,几乎什么东西都喜欢积蓄。说来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积蓄目的,只是觉得可以从积蓄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他们积的多,用的少,尤其喜欢进行秘密的积蓄。
3.操心型
这种老人总有忙不完的事,天天操心事事操心。眼前的事,以后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没有不操心的。
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没有他不关心、不问不管的。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他都要唠唠叨叨,生怕别人办事出错。家事、外事、自己事、柴米油盐一切琐事,都事必躬亲,仿佛惟有自己的意见最正确、最高明,生怕别人办事出差错,一生操劳、直至瞑目。
4.为人型
这种老人有些类似于操心型的老人,但又不完全相同。他们苛刻自己,舍己为人。
过分的勤俭节约,省吃俭用,为别人解忧,为他人行善,为有难者解囊。他们以积德、报恩、施舍、同情为生活目的,心安理得,自我陶醉。
5.发奋型
这种类型的老人往往文化水平比较高,大多是知识分子,他们感到人生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像老马一样,“不待扬鞭自奋蹄”,分分秒秒抓紧时间学习、做事、指导晚辈,利用一切方式参加社会活动。
他们乐于奉献,不愿自己一生还有没完成事,不愿社会和人们将他们遗忘。
6.消遣型
这种老人不计较物质享受,不念他人恩恩怨怨,追求精神的安逸、恬静和轻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他们清心寡欲、超凡脱俗、淡泊明志、颐养天年,自己寻找消遣的方式,或种花或养鸟或钓鱼,他们认为精神上的轻松和愉快是最重要的。
7.寄托型
这种老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都喜欢由他人来做主,他们不计较自己的地位,以顺从、屈服、忍让、回避、让步为主要特征,只要能有饭吃,有地方住就心满意足了。
8.保重型
抱有这种心态的老人占绝大多数,他们自知已经黄昏,来日甚短,于是千方百计保重身体,期求延年益寿。
他们在生活中最为关注的便是自己的身体,对自己身体上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极为敏感,极为关注;稍有不适,就惊慌失措。各种补品、药物、偏方、养生之道是他们生活的重心。
同龄人逝世的消息,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怕死”是这些老人最大的、时刻提防的心病。
9.虚无型
这种老人与世无争,得过且过,对于世人关心的金钱、地位极无所谓,甚至对自己的子女儿孙也是漠不关心。他们对生活冷眼旁观,听天由命,在乐观中夹着悲戚,欢悦中窝着忧伤。
10.绝望型
持这种心态的老人并不多。他们的一切希望破灭,一切欲望消失,一切追求落空,于是感叹人生的凄凉,每日在悲愁伤感中回顾失意的往事。简直是生活在绝望之中。
他们痛感前景暗淡,万事皆空,在泪水和长吁短叹中打发剩余时间。他们往往是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在绝望里不能自拔。这往往是陈年重病、医治无望或过多碰壁失意的老人常有的心态。
在对老年人的调查和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将其性格的变化定义为“自娱型”也许更合适。
这些老年人通常性格开朗,生活有规律。虽然退休了,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际交往的圈子也随之发生改变,但这些老年人能很快地适应,并溶入到新的生活之中,他们积极主动地重新结交新的朋友,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