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儿歌 领悟会意字
(2014-05-27 09:00:58)
标签:
研究随笔 |
分类: 小课题研究 |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就要根据会意字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所谓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以上的意义表示一种新意义的合体字。根据会意字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串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这样便能事半功倍。
[案例]《日月明》是一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儿童朗读的韵文。本课通过韵文的形式,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把韵文读得朗朗上口,然后以“明”字引路,了解会意字的规律,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课文中“鲜、尘、尖、灭、男、休、林、森、从、众”等其他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然后我把本课的韵文改写成儿歌的形式:日月为明,光明正大。鱼羊为鲜,味道鲜美。小土为尘,尘土飞扬。小大为尖,草芽尖尖。一火为灭,消灭虫害。田力为男,七尺男儿,人木为休,立足休息。手目为看,
二木为林,成为树林。三木为森,森林茂密。二人为从,三从四德。三人为众,众志成城。孩子们读着老师改写的儿歌,个个情绪高涨,课堂上出现了另一个高潮。
学生在课堂中运用创编的儿歌进行识字,让学生了解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且知道会意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儿歌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既易学又好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