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内经》奥密,寻中医之根系列(八)——君火与相火
(2011-05-27 17:00:54)
标签:
中医内经健康 |
《六微旨大论》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尧舜时期以贤能为君,君民同治天下,殷周以后,开始力治,也就成了人治,方有君临天下之说?
这里说到君臣顺逆,应该从阴阳虚实,气化的角度理解。
《阴阳类论》“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
《五运行大论》“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天元纪大论》所以欲知天地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休,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被,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似乎“应天之气,动而不休,;应地之气,静而守位”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贯通,即君火所主动而不休,其气应天;相火所主静而守位,其气守位。
“静”,本来与动相对,不动即静。但是这里不能以不动解释,如果不动,就无法“应”,只能与“动而不休”相对解释;心主脉,心包主气;现代医学证明脉中血运行不休,明。日月相合则明,化气也;相火之气守位,行入一定位置就留在那里,不再参与周行,就象守株待兔,心主脉行血至,相火协助化气,
“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相火所治,已过君火之位,而不是土气方向,说明是旁开的,就象饭锅外的保暖层,旁在血脉之外的筋膜肌肉之中的热量,源于交感神经电能;君火主脉源于植物神经,这是从感觉而来,如果科学家能为中医努力,相信有办法测量。少阳从标,“木火土金水火”最后一个火是相火,由肾所藏;
位置:《营卫生会篇》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注手阳明上至舌,下注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
故而王唯工博士所著《气的乐章》说到三焦有两个不同的意义,一个是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另一个是全身腠理的气,也就是汗腺在的那一层。
目前针灸经所说十二经上下通手足,只是针灸调理窗口,手足十指(趾)名“十宣”,其名可知,如炉灶的烟囱,而炉灶有烟囱是为了让火清纯,火清纯能炒出美味佳肴,在人体气化理论中,目标是调理气的刚柔顺逆,以便使人体器官得到很后好的养护。。
由此理解“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君位臣,以血气相加,化气有源,气柔则顺;臣位君,以火气相加,气燥,有化气之能,而无运输之能,壅塞为灾,故为逆
对于少阳相火的位置:有几种说法,可能也就是后世各执一词的根据;1,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2,寅申之上,少阳主之,;正月寅少阳、七月申少阳,3,四之气,少阳相火;4,三之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5,“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6,“木火土金水火”最后一个火是相火。
先在时间方面整理一下:1,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合并正月寅少阳;2,七月申少阳合并“四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在天枢之后首气,夏至之后六十天差不多在七月;
根据个人的感觉,说一下几个少阳的分档。1,“正月寅少阳”是“春三月,此为发陈”,肝木之气初生,经足厥阴上奉,司天,途经少阳经,表里关系,故有“冬至得甲子少阳王”之说,司气性质偏于足厥阴性质,此说时间位置;2,“四之气,少阳相火”是少阳司天,司气性质是相火性质,也是时间位置;“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即少阳司天在五脏间出任的位置,气出心包,别走督脉;3,“木火土金水火”最后一个火是相火,“应天之气”由“肾主藏”成为“应地之气,静而守位”的转折点,。故经言“少阳为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