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鸡毛飞上天》说“鸡毛换糖”和“敲糖帮”

(2017-04-10 18:07:12)
标签:

娱乐

《鸡毛飞上天》

鸡毛换糖

敲糖帮

文化

分类: 影视说文化

鸡毛虽贱,可它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鸡毛虽轻,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片头

 

说这部电视剧叫《鸡毛飞上天》而且剧中特意要把男1号的小名(乳名)也叫鸡毛应该都是为了要扣上片头“鸡毛”的这个题(猜想)。 “鸡毛换糖”正是本剧的精神底蕴之所在。

 

鸡毛换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经济上有重大的作用。在浙商十大标志性事件中,“鸡毛换糖”名列第一位。鸡毛换糖作为浙商的一种文化,曾是浙商的榜样,已经成为义乌重要的城市文化。“一分钱,撑死人;一毛钱,饿死人”,赚钱要有头脑懂得分享,“进四出六”自己留四朋友得六。它的背后蕴涵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本剧主旨是想要把义乌人的这种毫厘争取,积少成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激励下一代:不忘吃苦,勇于创新!

 

什么是鸡毛换糖?

鸡毛换糖,[百科]说是义乌人的谋生手段,是指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的事。

从这个解释看,说“鸡毛换糖”其实就是中国古时“货郎”(据考证始于宋代就已盛行)的故事应该都是同属一个行当,在古时民间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姑且可以认定为“鸡毛换糖”是“货郎”流传到浙江的一个分支呗。

【文化】《鸡毛飞上天》说“鸡毛换糖”和“敲糖帮”

货郎的标志性形象,一副货挑,一支波浪鼓

最初的鸡毛换糖是从廿三里镇开始的,他们凭借祖师爷传承的“鸡毛换糖”手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天南海北走街串巷,用红糖、草纸等廉价物品,换取百姓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微利。几百年来,鸡毛换糖曾经是许多义乌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沿街叫卖的鸡毛换糖人用手中的拨浪鼓摇出了亚洲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可以说义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鸡毛换糖的历史。义乌农民世代相传的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是被誉为“华夏第一市” 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崛起的历史渊源,推动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什么是敲糖帮?

鸡毛换糖的人又被称为敲糖帮。这跟中国历史上的“帮派”性质相同,从事鸡毛换糖的人多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群体,人们习惯于称他们“敲糖帮”,是从事鸡毛换糖的人的一个组织。敲糖帮组织内部进行了严格的分工,新人还会有人指导。

【文化】《鸡毛飞上天》说“鸡毛换糖”和“敲糖帮”

敲糖帮按生意的活动方式,进行了严密的分工,具体分为“坐坊”和“担头”两类。

【文化】《鸡毛飞上天》说“鸡毛换糖”和“敲糖帮”

“坐坊”,其组织有“糖坊”、“站头”、“行家”、“老土地”四种:

“糖坊”的任务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饼、生姜糖用现金或货物贷给敲糖人,同时还收购代销敲糖人收来的货物。

“站头”就是敲糖帮居住的小客栈,并经营糖担托运业务。

“行家”专事采购各类小百货以供敲糖帮经营。

“老土地”专收敲糖帮换回的货物。

 

“担头”,是挑糖担赶生意者的统称(即所有从事挑糖出去贩卖的都叫“担头”)。简单地理解,就是挑货郎挑着货担四处游走贩卖。

“担头”里有几个领导人物,称为“老路头”,这类人由精于敲糖业务的人担当,且是从敲糖帮中公议推举的“精英人物”,其任务是由其独当一面,统帅一路糖担。

“老路头”下又有“拢担”,是各村糖担的首领,由村推举并负责带领本村糖担,其能力略逊于“担头”。

“拢担”下又有“年伯”,“年伯”的职位是由“拢担”任命,其任务是协助“拢担”的工作,同时,“年伯”要照管五至七副的“担头”。

最后是糖担,又称“担头”。这些“担头”,就是“新手”,即初次出门的敲糖人,如同工匠所收的学徒,属“年伯”带领指导。在吸收新糖担上,也要行拜年伯的手续,俗称拜祖师爷。

(完)撰文/宋连友 编辑:禺见(公众号YuJianZhuoSh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