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莞梦治安员更名“辅警”新莞人辅警东莞阳光网 |
分类: 老宋说事 |
2013年4月19日,东莞日报、东莞时间网、东莞阳光网等东莞主流媒体发布了一则题为:“东莞全市村级治安队员更名为辅警 公安机关统一管理”的新闻。新闻说,酝酿近一年时间后,东莞正式启动村级治安联防组织的统筹工作。4月17日,经东莞市政府同意,《东莞市村(社区)治安联防组织统筹管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下发给各镇政府、街道办和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按照该方案,东莞市将在今年全面完成村级治安联防组织的统筹,全市各村(社区)的治安队员将被统筹整合为辅警。
“治安员”更名“辅警”,这标志着东莞又一起“更名”的诞生。
说东莞爱“更名”,这话是乎有些偏激了,其实也不为过。回顾东莞这么些年来,却也发生过好几宗“更名”事件,尽管每一宗“更名”都与东莞的发展看似有着实实在在的关联。
说这头一桩更名的趣事是“东莞制造”。这个叫法,曾几何时是东莞引以为傲的词汇。世界制造业基地,国际制造业名城,这都是当是时东莞的代名词;这标志着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制造水平在国内、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可不得是件值得宣扬和称道的光荣史话。后来格局变了,再说制造是乎是等同于完全是照着模子翻印,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了,这个词汇的含义也变了。改,改为“东莞创造”。
“东莞创造”这个叫法,也曾经叫喊了一阵子,不过硬是没有喊出什么个子卯寅丑来,不了了之,随后的官方叫法中突然就杀将出“东莞智制”。
要我说呀,一个城市工业发展,尤其是技术发展,不是说改个名头叫法就能改变了的。产业调整也好,技术升级也好,最终要看的还是成效。当然了,改了名,这叫将起来确实更有“文化味”了,更有“创意”味了,也好。
说这第二桩“更名”的趣事是什么呢?
“外来工、外来人员,打工仔、打工妹”这些个称呼也曾红极一时,叫了多少年。东莞发展了,城市面貌改变了,现这么叫多少有点“小歧视”的意味。改,改为“新莞人”。
“新莞人”这个叫法主要用于区别于“东莞人”(东莞原居民、本地居民)。原因是,东莞是一个移居城市,外来人口远远高于本地常住居民人口数。都叫东莞人吧,没办法区分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叫外来工、外来人员/口吧,又显得不体面。几番民调、意征,最终确定了“新莞人”这么个叫法。也好,这叫将起来也更有“文化味”了,更有“创意”味了。
要我说呀,城市面貌改变了,对等的是减缩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之间的差距才是正途,如何让外来人口亲身感受到东莞是个宜居城市这才是正道。名儿改了,无非是在区分上。你,东莞人;我,新莞人;汤是换了,可药还是那副药,还能熬出另样的汤来,也真是奇了怪了。
说这第三桩更名趣事是“治安员”变“辅警”。
这桩更名有讲究,而且有理有据,倒是更值得期待。说这个“交通协管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做得不错,即协助管理了交通,又美化了城市。说这“治安员”更了名,变成了“辅警”是不是也就得道了呢?
犹记得,早年在东莞,见了警察倒不怎么让人害怕,倒是见了这治安员,生生让人寒毛顿立。但凡是早几年在东莞呆过的外来工也好,新莞人也罢,毫不夸张的说无一不对这治安员有着深刻的印象。大街上、商业区、工业区溜达着的是治安员;出租层里半夜三更比土匪还匪的查房的是治安员;查暂住证的是治安员;收治安费的是治安员;有老迈的本地退休老头,操一口听不太懂的“东莞话”,稍有不从者,恕目一视也让人惧怕十分;也有同为外来工的外地人,狗仗人势,以着后台是公安,走哪都螃蟹样的横着走…想想头皮都是麻的。
“治安员”更名“辅警”究竟是叫法上的改变?还是实质意义的崛升?值得期待~
说这“治安员”更名“辅警”,“治安员”给改没了,那般身影怕也算作别的历史了吧?
我不排斥更名,但是我觉得每次的更名,势必要起到一定的实质性的意义上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更名。倘若仅是叫法上的改变,这名改与不改意义并不为大,兴许对于政府有意义吧?
“治安员”更名“辅警”,是《东莞市村(社区)治安联防组织统筹管理实施方案》重要内容。新闻上还说:按照“六个统一”的原则,治安队伍纳入统筹管理,由公安机关统一管理,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彻底转变当前治安队伍指挥使用分散、工作任务不突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并将在今年内打造成功出一支全新的辅警队伍。
这么高格调、高层次的升级“更名”,不仅是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保障,同时更是城市形象的提升之一斑。作为一名新莞人,我是非常的期待和支持!同时,我也有小家子的顾虑“换了的是汤,改了的是名,瓤还是那瓤”。诚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所说“统筹管理是治本之策,养得好才能管得好。”
由“治安员”更名“辅警”想到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