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标签:
清明节扫墓祭祀介子推传统文化节日 |
分类: 生活茶馆 |
说说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文/宋连友
【清明•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的风俗。
http://s15/mw690/62866fecg7c2b10429fce&690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图片摘自网络]
清明节,属于中华民族农历(阴历)节日,一般在公历的4月5号前后。史上关于清明节,通常指代一个时间段,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近半月余内均属清明节,后慢慢指代清明当天。
http://s2/mw690/62866fecgd9aea4417041&690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清明节[图片摘自网络]
说清明扫墓,清明插柳都是打由介子推的故事说起。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也有说法是煮了汤)。19年后,重耳做了君主(晋文公,春秋五霸)反而将介子推忘记了,后经人提醒始觉有愧,这才有“晋文公放火烧山”,将介子推母子双双烧死于柳树之下,介子推留下衣襟血诗一首: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说这晋文公还算是有情有义,葬了介子推母子于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改山名,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还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做了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以赎其罪。次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http://s12/mw690/62866fecg7c2b109f95fb&690
介子推像[图片摘自网络]
概晋文公之所以将此天定为“清明”,也或许有介子推的血诗“勤政清明复清明”之功!清明者,耳清目明。
清明祭祀、扫墓是中华民族“孝道”的传承。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很多人心中都会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淡淡的莫名的哀愁, 一则这个节日勾起了平生活着的人们对已仙去的故人的追思、祭拜;二则也是向先祖祈求保佑后世子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可归属于这一类的节日及活动还有7月15的中元节(鬼节)及除夕过年时的“上年坟”。尽管“上年坟”的说法不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究其意义上讲,也是属于祭祀祖先的礼司。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曾有“四大鬼节”、“四大祭祖”之说。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大概是由于古人对于“神”、“鬼”信仰的原因。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分民族和地区各有不同。焚香明烛,烧纸钱,放鞭炮,为墓头培一捧新土,插一枝新柳,则是清明祭祖最为通常和普通的做法。而祭祖、扫墓,踏青、插柳的习俗则大相径庭。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明节既是祭祖、扫墓生离死别的悲伤,又是踏青、远足畅游阳春的欢悦。
清明祭祀、扫墓是中华民族“缅怀”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对仙逝者的传承,也是生者的责任!一个国家、民族应当有值得祭拜和缅怀的人;而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民众也有着对对自己宗族祖先的祭拜。缅怀那些为这个国家、民族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英烈,也是清明祭扫的主旨;缅怀英烈是为不忘先烈,是为寻找力量。
http://s2/mw690/62866fecgd9aea80dda61&690
清明节活动[图片摘自网络]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基石!
清明,是我们的节日,不是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