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什么让“家”成了度假之所?

(2013-03-06 09:28:30)
标签:

家的味道

有父母双亲就是家

是什么让家成了度假所

春节回家

回家过年

分类: 老宋说事

是什么让“家”成了度假之所?

/宋连友

一年一度的春节长假结束了,一切都重又恢复了正常,路也不再那么“神堵”了,票也不再那么“神网”了;工厂上班,学校上课;井然有序,可是春节的人口大迁居留给人们的思考仍旧在。

“家”是什么?

是什么让“家”成了度假之所?

 

你是在质疑吗?“家”怎么会是度假之所呢?

是啊,“家”怎么会成为度假之所?

 

家,在我们出生的那个小村庄,那里有我们的父母双亲,那里有我们的族人亲朋,那里有我们的发小,那里有我们儿时的记忆……

曾几何时,那里虽然茅屋低矮,却充满着原始朴素的笑语欢乐;而今,那里虽有层层栋栋的楼房,有的多是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少壮和年青的有一多半甚至更多都外出打工了。家,那个小村庄显得是那么的空旷、孤寂。只有在每年的春节,伴着人口迁移的大军,外出打工的多如候鸟般簇拥着返回故里,那个小村庄才多了灵气;家,才活泛起来。然而,大年之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尚未远去,南下北上,东奔西进的人流又开始涌动,迁徙地和栖息地重又恢复了平静。

 

掐指数数,年带给家的,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来天的短暂相聚,除夕夜的那桌团圆饭热气尚未消散,人却已走得七零八散了。家,不是来来往往迁徙人群的度假之所又是什么?

生我养我的故里,有我们的父母双亲的家,却成了我们度假的所在,果真是“家”没有了温度亦或是“家”具备了度假功能?使得我们这些常年漂泊在异乡街头的游子才得以借年回“家”度一次假?

 

是的!

因为打拼,我们不得不背起行囊南下北上的打工;因为奋斗,我们不得不收拾停当东奔西进的求职。我们背井离乡,只为了满足我们简单的幸福;我们离别双亲幼子,只为了成就我们心中的梦想;我们舍家弃业,只为了辉煌我们执着的事业。

正因如此,很多人离家别乡多年,在故土与寄居城市之间,他们已经难以分得清楚到底哪里才算是“家”。

有些人,籍着每年春节,回家与父母双亲团聚一回,更多则多年都未曾回过故里。即便是回家,除了在家人至亲间走动之外,故里的那个城市、乡村已经与自己走得太远太远了,故里的那个城市和乡村是路是陌生的,人是陌生的。那个城市和乡村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朋友,路见的多是“陌生”的乡里乡亲,反倒是在打工寄居的城市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相较于故里的城市和寄居的城市,相熟的则是后者,相对故里的那个城市而言,自己倒更像是“外乡人”。

有些则经历过多年辛苦的打拼了,有了自己的成就和收获,购了房,买了车,收获了事业;寄居城市的生活方式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家”就是在这样的穿熙中,失去了原始的味道;“家”就是在这样的颠沛中成为度假的所在。

什么?

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就是“家”是“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