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纺车
文/宋连友
[编者注] 
纺车,一种老式的纺纱工具,主要用作将棉花条纺成纱线,然后用来织布、织线等。
  我小的时候,常常见到外婆架起纺车,傍边放一筐棉条,纺车咿咿呀呀的叫着纺纱。有时会乘着月夜纺,有时则点上一盏昏暗的麻油灯,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曾经在这样的催眠曲中入睡。醒来后,依然能看到的还是外婆和咿呀着响的转动着的纺车。

图1
纺车
    外婆的纺车,外形看上去非常的简单,纺车不高,由木架、绳连木轮片、锭子、手摇柄四个部分组成。外婆坐在小板凳上操作着纺车,左手捏一条棉花条,先用手在棉花条上扯出一根纱线,夹在锭子外套的空心的秸杆上,秸杆随着旋转着的锭子一起旋转着,这样长长的棉线就很自然、均匀的缠绕在纺针上了,右手同时摇动着纺车的手柄,圆圆的纺车绳连木轮片就牵着纺纱的木锭子转动起来,纺车就“咿呀吱”、“吱呀咿”地唱站歌转动起来了。
 
记得在那样的年代里,纺车也可算得上是很多外婆一生都很重要的物件。印象当中也只有外婆会使用这种纺车,这是外婆所独享的“专利”,别人很少碰这纺车的。而我也只能是帮着抠抠棉花籽儿,然后在外婆的指导下将棉花搓成棉花条了。
 
    外婆对纺车甚是“照顾”得很。每每纺纱前,外婆总是要先给纺车的活动处滴上油,调试好纺车,再将搓成松紧适度的细长棉条缠在锭子上,右手摇手柄,左手捻着棉条慢慢上扬,一根匀称的细纱在长长地延伸……外婆说:摇、抻、捻是纺纱的关键。摇柄的转速、抻纱的快慢、捻棉条的轻重都要均匀一致,这样纱才纺得均匀、不断纱,纺的纱才不会疙疙瘩瘩的粗细不匀又不打结。当纱抽到极限时,外婆摇手柄的手就慢下来、返摇一、二圈,抽纱的手则顺势将纺出的长长的纱线回旋绕到锭子上。外婆驾驭纺车的动作相当娴熟,周而复始地抽纱、回送、绕纱,随着“吱呀吱呀”的纺车响声音,棉条抽完了丝线再搭桥式地接上新棉条,接着纺。当锭子上的纱穗子增大到两头尖尖的,中间鼓鼓的线穗子,这才取下。
    不记得,打什么时候起,就再没见过外婆的纺车了。而今,我的外婆已去世多年了,依然能偶然想起外婆的纺车。

图2 纺车操作实景
图2声明:本图摘自网络。本图着重在于说明纺车操作的实景。图中人物并非我外婆,若因此引发原图作者相关权益敬请谅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