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儿时的小学
作者:宋连友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9月3日正式开学那天,妻起得特别的早,帮儿子准备这呀那呀,还特意给儿子买来早餐,督促儿子一定要吃过早餐才能下去小区里等坐校车去上学。
看着儿子那支既可以拉又可以背的书包,有一打无一打的听着妻与儿子的对话,我的思绪禁不住想起了我的小学。
依稀记得,我是6岁那年的秋天上小学。我们农村的孩子,那会儿没有幼儿园,到了6、7岁的年纪就直接上小学一年级了。
那会还兴叫大队,我们大队只有一所小学,大队离我们居住的生产队(那会都叫小队)有4-5里路的样子,一年四季刮风下雨,天阴天晴,孩子一天往返学校四次。全大队下面的小队的孩子都只能在那里上学,学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
已经不再能记起第一天入学的情形了,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开学第一天,背上书包,从家里搬上一支小板凳,带上学费就去上学了。第一天通常是安排报名、安排教室、排坐位、领书本这样的事情,然后要全校一起开一个开学典礼大会,这样就算是正式开学了。
我们的学校是在一个院子里,整齐的排着几排房子分别是年级、班级。所有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土坯房,房顶上是茅草,这跟我们居住的没有什么二样。每间教室都留有大大的木格子窗户。秋天,用塑料膜把窗户封上,这样不影响采光;到了冬天,就得用土坏把窗户严严实实的封上;春天的时候,先从窗户最上面一层一层的把封窗户的土坏拆掉,夏天则完完全全是一个空洞洞的木格子窗户了。
教室里非常的简陋,甚至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讲台上的黑板是用水泥做的漆了黑漆,黑板上黑漆班驳,白的大的小的点,布满黑漆的水泥黑板。讲课倒是那会儿教室能见到的唯一一张木制课桌了。我们的课桌,通常都是由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已动手制作而成的。学校提供土坏,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铁锹、麦WEN子,麻杆、芦苇杆、水桶等。老师会把教室里课桌的排列位置和间距规定好,然后带领学生们一起用土坏垒好课桌的腿,桌面由麻杆或芦苇杆平铺在土坏做成的桌腿上,最后用和的泥巴把课桌全部湖上泥巴,等到完全干了,这样就是课桌了,配上从自家带来的板凳,这就是我们小学时的课桌和板凳。学期结束了,再将自家带来的板凳带回去。
记得,每个学期,通常都要做二次这样的活动。本年级结束了一定要将旧的不能用的课桌拆掉再重新弄好,因为,如果不弄好,新生入学以后就会没有课桌用。尤其是一年级。
那会的书包,多是妈妈用破旧的不能用作他用的衣服拆了,充分利用了布头细细缝制而成,间或有用新扯的布做成的书包,也多半是由各家的鸡下蛋换钱,一分一分组成的,如若看到有哪位同学背上“雷锋”式的书包,那多半是有钱人家亦或是当官人家的孩子。
而今,我的小学也早不存了,远远的那记忆中的土坏房子也没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