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谈判与软出牌
(2011-04-12 10:50: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豫商.道 |
柔性谈判与软出牌
文| 刘必荣
前几天在深圳上课,跟一家大企业的采购主管聊到日本地震。
这次地震,对日本经济乃至全球的产业都造成很大冲击。由于日本是许多产业的上游供应链,而且很多产品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日本供不了货,整个下游的产业就哀鸿遍野。大家都纷纷跑到日本巩固货源。
可是人家遭到如此灾变,你在催料的时候能说重话吗?谁都做不出来这种事。可是偏偏欧美的品牌厂商逼得紧,天天催着深圳这些代工厂。
“这时只有靠交情了。”我说。
在谈判桌上,我们其实有四张牌可以打:力(高压、惩罚)、理(衡情论理、诉诸法律)、利(诱之以利、透过谈判达成互利),还有就是情。通常我不太强调“情”这张牌,因为这很没把握。可是碰到日本地震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人家遭到天灾,你讲力、讲理,都太冷酷无情;讲互利,又似乎太过功利。这时最好就是什么都不说,先雪中送炭,以人溺己溺的心情,和日本供货商或日本友人一起共度难关。难关过了,交情累积了,以后谈判也容易了。
这就是我们东方人柔性的一面。先不要往功利处想,好心总会有好报的。不过要注意,善意是要持续累积的。比如对方欠我们一份情,双方对此也没有异议。于是我们提出要求,暗示或明示对方要回报。对方也回报了,这时那份交情资本就用完了。下次我们再提出新的要求时,一定要再累积新的善意才行。
“先给”,也是谈判桌上一个很好的战术。另一个朋友谈到他卖事务机的经验。
一个大客户要买包括复印、文书处理等功能在内的事务机。他们的采购认为,价格便宜是唯一的因素。可是偏偏我这个朋友他们公司的事务机很贵,别家公司卖的是硬件,他们公司卖的是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云端服务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就算不赚钱,他们按成本价报价,都比别家要高。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死结。
要打开这个死结,必须先改变对方采购对价格的认定方式。我们常讲,谈判时所有的要求都必须有 “柱子”撑着,比如通货膨胀的数字、市场波动、成本分析等,都是柱子。今天对方对价格的概念,是用 “硬件”支撑的,卖方这边的价格,则是 “硬件加上整套解决方案与云端技术”的柱子撑着,柱子不同,报出来的价格当然也不同。怎么办呢?只有一个方法——换柱子。让对方先接受我方报价的逻辑,然后才把价格报出来,这样他们才不会吓一跳。
换柱子,当然不是跟采购去磨,必须从使用单位着手。于是卖方的销售提出建议,希望客户在和现有厂商约满前三个月,先划出一个单位,试用这套解决方案。所有的耗材由卖方出。卖方且派工程师进驻,随时解决客户的问题。这就是软出牌,诱敌深入的战略。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第一是为采购增加绩效。因为将来如果决定买这家产品,但这家产品比别家贵,该如何向上解释?所以先帮他们垫一些业绩,可以向上面报告,三个月试用期是他争取来的。
第二是为采购分担责任。如果使用单位在用了这套解决方案后,觉得好用,一定会大力建议。后来果然也是这样,使用单位要求采购,在选择厂商时,规格一定要包括云端技术在内的解决方案。这样就成功把采购心里的柱子,换成卖方的柱子了。
第三个好处是工程师常驻,可以了解买方的使用习惯,随时修改软件,并且掌握买方采购的流程,知道在哪个环节适时加把劲。
最后就是在这样软出牌、先给的战略下,成功达成目标。
(刘必荣:台北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导,和风谈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