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尔效应——管理实战招数之五

(2010-11-09 15:11:59)
标签:

杂谈

分类: 豫商.道

贝尔效应

——管理实战招数之五

 

| 宋向清

【招法典故】

 

美国著名学者贝尔是一位传播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专家(布道家),他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在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等几个方面做出了大量基础性关键性的成果。他本可以继续研究下去,凭他的智慧、团队力量和已有成果,如果坚持下去,非常有可能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在艰辛的基础工作做完之后,把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交给他的助手、同事和朋友。一个助手在接到一个课题的使命之后,面露难色,贝尔没有骂他,而是说:每到困难的时候,只需要默念:我要成功,我能成功即可。在他的指引、鼓励和帮助下,他推出的多位专家都攻克了一道道世界上的科学难题,登上了科学高峰,而他却始终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布道家。贝尔的这种举贤让功行为以及让人心怀成功信念的激励方式,被称为贝尔效应,又叫贝尔定律。

 

【招法释义】

 

    贝尔效应在中国被称为伯乐精神。意为通过发现、培养、鼓励并帮助自己选定的人成功,实现自己的成功。这个效应也告诉我们,个人的成功是小成功,只有让更多的具备才华的人都成功,才是大成功,是国家的成功,民族的成功。

贝尔效应具有两点重要内涵:一是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二是让希望成功但缺乏自信者,心存成功信念,树立必须成功也必定成功的人生信条。

 

【适用范围】

 

   各级各类单位,尤其是教育机构、市场营销组织、科研攻关机构、商务谈判部门、党政组织部门等尤为适用。

    需要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潜能,既充满挑战性,又具有常规性的,尤其是需要发挥个人力量才能完成的岗位职能,都需要运用贝尔定律。

 

【经典案例】

 

案例1:一个一生推荐13人做官,却有11人当上宰相的大伯乐

   宋朝宰相王旦曾经推荐寇准为宰相,但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你的坏话。” 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我的缺点,愈发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     又有一次,王旦主持的中书省送寇准主持的枢密院一份文件,违反了规定,寇准马上以此事向皇帝赵恒汇报,使王旦因此受到责备,连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人也受到处分。事隔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背了规定,办事人员很高兴地把这份文件送交王旦,王旦不但未告发寇准,且把文件退还给枢密院,请他们主动改正。对这件事,寇准十分惭愧,见到王旦,恭维王旦度量大,王旦默不作声。后来,寇准升任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感谢皇帝道:“不是陛下了解我,如何能得到如此重用。” 皇帝对他说:“这是王旦推荐你的啊!”寇准更加敬服王旦。   

   王旦当大臣18年,其中当宰相12年,经其推荐的大臣13个,其中未当上宰相的仅李及、凌策二人。在他的身上所反映的,就是一种现代人所说的贝尔效应。

案例2:《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者对成功的解读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想到这里,他认为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将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不久,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正如威尔·布雷登所料想的,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备受青睐,很多人开始阅读此书。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招法评价】

 

贝尔效应既有对领导或上级的启示,也有对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心理辅导。对于领导或上级来讲,在位时就要为有前途的年轻人铺好路,送上路,最好再扶一程,不仅让他们愿为、敢为、能为,还要让他们会为、为好、为出成就、为出信心、为出个人和集体的未来,这是具备胸怀和眼光的长者所必须具备的。只有你发现了具备潜力的人才,并把他送到事业的顶峰,你的事业才可延伸。

对于期待成功的个人来讲,要谨记:心存成功信念你就会成功。你可以达到事业的最高峰,也可以在庸庸碌碌中悲叹。而这一切的不同,仅仅在于你是否有成功的信念!很多事情我们不敢做,并不在于它们难,而在于我们不敢做。其实,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并相信自己能成功,那么你就能做成。所以,对那些说你不会成功、你生来就不是成功者的料、成功不是为你准备的等等闲言碎语,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你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想着成功,你的内心就会形成为成功而奋斗的无穷动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那么,最终你也一定会成功。要知道,你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取得成功!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提出的著名的人梯学说。这一学说存在着两个方面:第一,人类艰辛劳作的终极目的,是使最接近人类超越理想的完美个体诞生,因此,那些自愿被超越并且支撑超越者的个体是阶梯,而人类正是从一个阶梯向另一个阶梯不断进化的。尼采的人梯说与我们所提倡的贝尔效应是一致的。第二,作为阶梯的个体的价值,也是应当被肯定的。虽然他们距离终极理想远一些,但是他们作为人类个体,特别是作为阶梯使人类超越了自己,其意义更应肯定;从终极的角度讲,任何人类个体都注定要被超越,注定要成为超越者上升的阶梯,因此,如果不正面肯定人梯的价值,任何个体都只有被否定的意义。总而言之,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绿地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应用建议】

 

领导者和专才是有区别的。领导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自己不强的方面一定要起用比自己强的。这是聪明之举,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我们在中小企业会感受很深:经常看到老板自己是个全才,什么都自己在前,员工永远跟在他后面,根本没机会。这样的企业做不大而且一旦做大点老板也会很累,什么都放心不下。最典型的是个别民营企业,老板不敢放权,把很多心思放在监督员工上,叫人哭笑不得!你对人不信任,人家会全力工作吗?所以建议我们的领导在读过本定律后,重点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你的单位里真的没有人才吗?如果不是,就要逐步把这些人才放到一个一个的正驾驶位上,自己甘做副驾驶,只在必要时帮他们刹刹车,或调控一下方向盘。这里说的正驾驶包括公司正职、分厂正职和部门正职等关键岗位。

2.你所器重的人才有没有过向你辞职或请求调岗的事情发生?如果有,就要把成功的信念雕刻到他们的心上,在他的办公室内,写上一句口号吧:张三一定行!张三一定赢!你给了他信心,实际上就是给了他继续干下去的勇气和能量。

3.你所有的公司计划除了必须完成的表现业绩的数字指标外,有没有一些有利于团队建设的规划目标?如果没有,把你的员工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梯队,即使其中有些梯队十年内也没有上升的机会,也要把他们写上,记住他们并把他们作为梯队成员写进了公司规划,他们的潜能和干劲会让你刮目相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破局的准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