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炙热的带刺资本
(2009-11-06 11:12:52)
标签:
杂谈 |
创业板:炙热的带刺资本
文|本刊记者
创业板上市首日“太离谱”的表现,已引起了业界的诸多关注,纷纷对未来的走势表示隐忧。
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一出手便削铁如泥,迎来梦幻开局。
10月30日上午9时,28只个股甫一亮相创业板,海量资金便蜂拥而至,短短半个小时,超过半数个股股价翻番,甚至一度全盘翻倍,盘中涨逾两倍的股票最多达五只,全部股票都撞上异动“红线”,都曾被临时停牌,多家公司两度停牌,一家公司三度停牌。
为防爆炒,监管局用心良苦,层层设卡,甚至临时全部停牌过所有个股,但是创业板上市首日依旧在沪深股市上创下了诸多第一,“最快诞生百元股市场”、“盘中被干预最多的市场” 、“平均市盈率最高的市场”和“联动效应最强的市场”等。
据了解,“不差钱”的创业板,30日早盘的资金净流入即逾48亿元,半日内,流入资金最多的华谊兄弟净入了5.5亿元。
不过正如市场人士所料,超预期的爆炒后,市场将震荡沉寂。至收盘,创业板翻倍股票仅剩10只,2只百元股亦从接近150元的高位回归百元零界。
来自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8家新股首日涨幅平均高达106.23%,换手率平均约为88.88%;以当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08年净利润平均市盈率约为85.7倍,平均市净率约为5.55倍。
由于创业板是新生事物,本身享有投资者对新生事物给予的“溢价”并不奇怪,然而,创业板的28家公司上市对外公告了三季度财务数据,却给热切期盼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恐怕有些发行人自己也难免陷入尴尬。业内专家认为,首日交易过后,首批28家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可能在于估值风险。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28家创业板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28673.19万元,较2008年前三季度的73284.65万元,提高了55388.54万元,平均增幅为75.58%。平均每股收益从2008年同期的0.40元大幅提高到报告期末的0.66元,提高比例达64.36%。
乍一看,所交答卷的成绩还相当不错,甚至无愧于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故事。但是若仔细观察各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不难发现,并非每家风景都好,一些公司的三季度财报让人难堪。
华谊兄弟就是其中之一,前三季度净利润3575.63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3.73%。对此,它们给出的解释,主要是公司2009年控股合并华谊视觉,并对合并产生的商誉全额提取了减值准备,增加减值损失915.67万元等。
可让人费解的是,这并未影响到华谊兄弟的首日表现,开盘报63.66元之后迅速攀升,至上午收盘时,收报88.72元,涨幅高达210.43%,把华谊兄弟推向“亿元富豪俱乐部”的同时,其未来的走势也打上了“溢价迷局”的烙印。
创业板上市首日“太离谱”的表现,已引起业界的诸多关注,纷纷对未来的走势表示隐忧,担心其会“重蹈”中小板一年“疲软”覆辙,深陷漩涡。
高溢价需要高成长性来支撑,然当前市场给予创业板个股股价已经偏高太多。“部分公司的高发行市盈率已透支未来1~2 年甚至3 年的业绩支撑。”世纪证券研究员吕丽华分析认为,当前,三批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较为鲜明,但成长势头有所减弱,反映了绝大部分公司已处于成长后期或成熟期。
上市首日极具波动的交易数据,就是一个佐证。深交所数据显示,28只创业板股票10月30日盘中几乎集体“冲高回落”,其收盘价较开盘价的平均涨幅仅为16.96%,最高为金亚科技,涨幅70.73%,最低为神州泰岳,涨幅仅2.80%。
事实上,创业板的管理部门对此情况提前已有所防备,以期待隐形忧患的萌发。
有券商经纪部门负责人透露,在新股上市之前,深交所不仅建议基金等机构“最好不要在上市首日和上市近两周内参与新股炒作”,同时还要求券商经纪业务部门对热衷“炒新”的大户进行警示。
更有说法称此前有不良记录的个人账户不得在上市首日参与交易;券商还需要对首日交易中大笔申购的客户警示风险。
但市场终归还是市场,创业板在首日的交易中, 28只新股依然受到场外游资和热衷炒新的资金的围追堵截,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57倍,犹如娇艳欲滴的红玫瑰。
可是,创业板首日入场的资本多是游资,鲜有基金、券商等参与交易。人们不禁担心:这些游资大户能充当培育未来千里马的伯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