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反哺:从“输资”到“输智”

标签:
豫商大会家乡河南凯威公司热浸锌潘桂权西平县 |
分类: 豫商.特 |
二代反哺:从“输资”到“输智”
文|
本刊记者
政府该怎样引领和发挥豫商反哺热情?豫商又如何谋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也许,潘桂权的“反哺”之路对各方能有所启迪。
“政府与企业合作的真诚着实让人感动。”41岁的潘桂权说这话时眼中放着光芒。
潘桂权是广西凯威铁塔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广西河南商会副会长。8月28日,他首次参加豫商大会。与其他豫商不同的是,他是生在广西,长在广西的河南人。潘桂权的父母原籍漯河市郾城区,50年代支边迁移广西。他说:“河南是我的家乡。”
潘桂权的反哺之路充满了传奇。
从“非主动”到“主动”
其实早在2006年8月,在距离漯河不远的西平县,潘桂权已投资兴建河南凯威钢构有限公司,2008年凯威总产值近4000万,而今年预计将达到8000万。
这个“反哺”项目的投资兴建,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戏剧性故事。
“2006年年初,西平县招商局一行人找到我,希望我回家乡投资兴建铁塔工程项目。”潘桂权回忆说,最初他一口回绝,但禁不住招商人员的热情,他来到西平,“象征性”地考察了一番。
豫南地区很需要这类项目,不但可以覆盖中原,还能将产品打入400公里范围内的六个省,而且河南省人力资源充足,用工成本较低。面对如此诱惑,潘桂权难免有些心动,但他仍顾虑重重。
“虽然他非常想投资家乡,但前些年,河南形象被扭曲,加上铁塔工程项目投资动辄好几千万,他担心地方政府承诺的政策不兑现,甚至还会在工作中为难他,到时不赚反赔。”谈起缘由,河南凯威公司总经理王新杰解释说。
让潘桂权犹豫的还有前车之鉴:他的朋友曾投资一个兽药项目,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兑现承诺,最后巨损,不得不“狼狈”撤离。
得知潘桂权的顾虑后,西平县县长带着财政、税务等部门一把手,又一次奔赴广西。西平县政府的诚意,渐渐消除了潘桂权的顾虑。2006年8月,河南凯威公司落户西平县南工业园区。更让潘桂权惊喜的是,当地政府不但帮他快速办理了相关手续,给予很多优惠政策,还免费为他在当地电视台、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
放了心的潘桂权开始不断追加投资。根据规划,河南凯威钢构有限公司占地近400亩,总报资上亿元,包含热浸锌、生产车间、厂房钢结构三期工程。前两期已建成投产,第三期也将于近期启动建设。
“这是一种双向反哺。企业繁荣了家乡经济,家乡也给予企业更多的收益。”王新杰说。
通过3年来的零距离接触,潘桂权对河南的投资环境愈发认可。在此次豫商大会,潘桂权考虑在漯河投资资本密集型产业。
从被动到主动,潘桂权说:“河南地方政府的作为给了我反哺家乡足够的信心。”
从财富到智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潘桂权来讲,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带给家乡的企业,也是他反哺家乡的重要内容。
投资西平县以来,潘桂权经常与当地人士分享自己运作市场以及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 “他建议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分割生产线、改革分配机制……这些理念常常让大家耳目一新。”王新杰说,“现在潘总每次回西平县,那些企业负责人都一定要找他沟通交流,希望得到更多的启迪。”
在西平县,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士对潘桂权的经历和经验耳熟能详。
从公司一创立,潘桂权就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公司,而他作为董事长只做监督、沟通、协调工作。
潘桂权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在企业专门建立了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计划,同时,又建立了一套财富分配体制:制定为期5年的总体目标,满足高管人员有房有车的愿望,给他们生活的安全感;为每位高管设定年度经济指标,以现金奖励方式让他们3年内富裕起来;引导高管用富余资金以原始价购买公司股份,以参股的形式和企业共命运、同呼吸。
在河南凯威公司的人才机制上,潘桂权要求公司每年都在驻马店、漯河招聘,主要是帮助解决两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新招来的人会被送到广西总公司进行3~6个月的培训,免费食宿,并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
短短几年过去,他的公司已成为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发展型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
从财富到智慧,豫商反哺家乡,在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亦带来精神财富。各地热火朝天招商引资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实现双赢、财智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