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教与学技术的应用实践

标签:
教育教与学杂谈 |
分类: 教育 |
几种教与学技术的应用实践
奉贤EduTech 边角
1、虚拟驱动的“沉浸式学习”技术应用扩展现实 (XR)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这也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通过将三者的视觉交互技术相融合,为学校师生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另一种沉浸式学习是“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教室,学校,图书馆或学校活动中心的物理区域,允许师生手工构建东西。它们可以用于任何创造性的工作与学习。
2、课堂内智能板教与学应用
智能白板或交互式白板可以增强课中互动和视觉效果。它们能够让学生将注重视觉思考和触觉经验的学习方式和更有趣的课堂互动相结合。教师可以使用笔、触控和手势来操作屏幕,显示更生动、更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课堂活动,让学习更加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同时,智能板还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这为学生们在团队协作中提供了更丰富的互动性。
3、自适应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
自适应学习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技术的进步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学习界面可以填补学习者知识空白和强化概念所需的课程和练习。自适应、智能的辅导系统多年来一直在应用。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字助手已经成为一种家庭作业辅助助手。
4、教育游戏化与元宇宙教育的应用
在学习领域,游戏化让学习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从而使教育具有沉浸感和实践性。学校通过基于项目和基于团队的游戏化,让教育更加积极和有效来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游戏和玩耍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成功。寓教于乐,在游戏和对话中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和语言能力,也许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得更好。游戏作为元宇宙的雏形,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网络游戏与元宇宙的很多特征十分相似,比如虚拟经济系统、强虚拟身份认同、强社交、自由创作、沉浸式体验等。因此,游戏化教学成为教育元宇宙的另一理想应用场景。有专家就元宇宙中的学习提出了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1)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中心;(2)知识中心;(3)研究和技术中心;(4)人才和培训枢中心。每个中心都拥有三个共同的因素,分别是1)基础设施、产业和通信;2)技术获取和平等;3)用户权利、数据安全和隐私政策。教育是元宇宙的重要应用领域,教育元宇宙也将在未来的几年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这一关键时间点,学校需要从Web2.0时代的教育应用软件研发中汲取经验教训,主动指导数字技术发展,有效规避落后于技术的被动局面。
5、学习分析技术应用
学习分析是衡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习者及其背景的数据,目的是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发生的环境。
学习分析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最好地教学生。教师通过从调查中获取学生反馈来获得见解。学习分析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保持参与。
6、区块链技术在学校中的创新应用
区块链的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为教育提供了许多优势,尤其是数据存储。随着新数据的添加,一个新的“块”被创建。因此,理论上存储是无限的。学校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评分机制,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透明而且公平的学习评价。研究指出,基于区块链的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在线学习环境中的数据被篡改,进而促进了所有参与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区块链的优势改善了在线环境中的同伴评价和自主学习,有利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氛围。
7、视频辅助学习“在家上学”应用
这几年疫情的缘故,“在家上学”正在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目前需要提供新的数字小工具技术来支持师生“在家上学”解决方案。如,在现有课程视频资源的基础上,充实和丰富教案、讲义、PPT、素材类资源;提供方便教师一键下载的功能;提供辅助教师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重组改编用于自己教学的功能和工具软件;提供更多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动感服务的支持工具,如辅助线上互动教学的小工具,辅助教师批改作业的智能化平台,帮助教师管理班级活动的APP,支持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头脑风暴、创作、作品展示交流的平台等。
8、几种在线学习模式应用
混合学习:一些学生亲自上课,而另一些学生则远程参加。
混合式学习:所有学生都接受面对面和虚拟/远程教学的混合。
翻转课堂:学生在家里学习知识(例如阅读、视频),在课堂上解决问题(一种混合学习形式)。
混合弹性学习:学生可以选择如何参与混合或混合学习模式。
9、利用数字手段和智能助手为学校“学、教、研、训、管”赋予更智慧的引擎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稳步推进,学校对师生终端性能和云端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还需对包含算力在内的各项数字资源进行灵活分配。所以需要高性能混合架构以及新的制程技术和更多核心,为整个信息化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更强的算力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课程内容数据和管理数据,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学、教、研、训、”管理,提升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驱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前一篇: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四)
后一篇:再谈教育数字转型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