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二)

标签:
教育教与学文化 |
分类: 教育 |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二)
奉贤EduTech边角(原创)
技术支持上海易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小幼学生学习角色的再造
实践案例设计:
中小幼师生的“创客微学习法”实践
1、
“创客微学习法”实践模型(见图1)
“创客微学习法”实践平台(见图2)
2、
案例一:奉贤解放路幼儿园“创客微学习法”实践
奉贤解放路幼儿园“创客微学习法”
活动区角实践,(在每个班活动区角进行)——从兴趣、情感、设计、故事、整合、自主、梦想等几个方面为每个班师生创造新的班活动区角,将活动区角“微项目输出变成创造”创建幼儿园创客微教学育人方式。
在奉贤解放路幼儿园“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教师探索儿童心智、身体与学习环境三者相互关联的内在规律,让儿童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感知科学观念的完整结构,再将知识积极主动应用于真实生活,以此促进儿童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发展完整的概念结构,形成科学理解,推动儿童探究学习的自然发生,实现“微项目输出变成创造”的科学素养生长能力。
奉贤解放路幼儿园活动区角“创客微学习法”实践的创新大致可分为两类:颠覆式创新和改进型创新。
一、奉贤解放路幼儿园活动区角颠覆式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原来教与学格局和师生的学习方式,活动区角颠覆式创新高度依赖师生的个人特质,包括性格、心理、能力等。师生“要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享受创造的过程,成功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自然的结果,如果只关注成功还是失败,不能享受创新的过程,就不会有创新的持久动力,因为活动区角创新是非常辛苦、非常累的,只有作为乐趣享受才能“不疲”。
活动区角颠覆式创新更多地需要激情,师生要敢于想象、敢于承担风险。理性和系统性的分析是改进型活动区角创新的基础,也可以降低活动区角创新失败的概率。
二、第二类奉贤解放路幼儿园活动区角创新是改进式的,是对现有模式、技术和作品的逐步改善。创新能力可以培养,这就给师生留出一条出路,学校需要天才型的创新师生,同时也要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研发和创新,这是管理型幼儿园师生的职责。奉贤解放路幼儿园活动区角“创客微学习法”实践的“创新要素是重新组合”把现有教与学理论技术组合在一起。
3、 案例二:
中小学学生课堂“创客微学习法”实践
一、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
中小学学生课堂(课前、课中、课后)要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若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变则课堂不变,课堂不变则学生学习方式不变。所以要创建“创客微学习法”实践资源、工具、路径、方法等,为学生学习方式发生真正的转变,课堂(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真正转型要搭建系列学习“支架”和寻找学习“杠杆”。中小学学生“创客课中”以课程或者学科主题项目驱动,整体设计、规模化实施教学转型,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反转教学环节、创建学习工具,支持自主学习的“创客微学习法”发生,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以学习问题激发课堂(课前、课中、课后)转型,运用不同载体共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以‘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探索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的有效载体和操作范式
中小学“创客微学习法”,课前预学习,有利于问题导向的能动发生,但如何把控课好前预学习的时间和效能,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给予个性更大发展空间,还需探索。
基于学生的前置性“微学习法研学”,课中展开“对学、群学、展学、延学”,旨在探索“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探索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的有效载体和操作范式。
三、采用高结构设计即低结构板块+高结构板块结合
,高低搭配,辩证教与学
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凡学生自己能学的采用低结构设计;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则采用高结构设计。低结构板块+高结构板块,高低搭配,辩证教与学。“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精心设计研学单——围绕核心学习目标创设具有适度挑战性学科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着去“实做”,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面,让师生皆有备而来,让学生的学习有“料”、有“力”、有“法”。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从学科学习素材、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要预学展示、助学评议。
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教师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鼓励挑战性学习贯穿,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成于师生动态的帮助发展。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建构,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和探究性、批判性理解,生成新的学习意愿和能力。
四、构建学生学习技术工具:构建学习流程图,即厘清学科单元和课的学习内容逻辑结构图;依据课的逻辑结构,制订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构建学生学习技术工具:构建学习流程图,即厘清学科单元和课的学习内容逻辑结构图;依据课的逻辑结构,制订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的双向细目表和基于学生课堂学习座位表的个别化精准帮助指导表;构建“预--导--提”学习单,即“课前预学单、课中导学单、课后提升单”。
五、要基于学科基本样式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工具进行“构想—问题—改进”的循环
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基于学科基本样式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工具进行“构想—问题—改进”的循环,每次循环强调实证数据分析,让事实和数据说话;每次循环强调案例,以案例促进学习成果传播与推广。
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开展“同课共构”的教与学实践,即:指导者与教师组成教学实践团队,共同围绕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要以“学案”支持学生的主体性,以“教案”支持教师的主导性,两者并行,建立“双主”课堂教与学形态。按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与要求,编制“引导案”、“练习案”、“操作案”和“活动案”,使课堂与学习从“划一要求”向“差异发展”转型。
课堂(课前、课中、课后),开展学生学习的设计、实施与改进,在实践中优化;同时,让有经验教师和新加入教师捆绑结对,进入“合作备课—课堂实施/观察—反思改进”过程,依据证据设计并实施教学改进。
六、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以“学案”支持学生的主体性,以“教案”支持教师的主导性,两者并行,建立“双主”课堂教与学形态
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探索人机协同的智慧学习,依托智慧数据平台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绿色生态学习。
七、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基于微信平台利用的微课学习实践,给学生一个舞台
在“创客微学习法”实践中,要基于微信平台利用的微课学习实践,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创造不一样的精彩,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习会在愉悦的学习历程中获得长足和真正的发展。学生微课的学习实践,可以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一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既是微课学习的核心要素,也是微课学习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
在基于微信平台利用的微课学习实践中,能促进学生自主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学生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标,提升“应用+分析”的认知能力;第二是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学习,无论是微课的录制还是观看;第三是,通过适当的方式证明自己达到了学习目标,那就是成为了微课的录制者。
第四是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科学习不仅是学科解题,在解题过程中既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然而仅仅是问题求解结果的学科语言表达方式不能完整地实现语言表达的全过程,对于问题求解前的思考(问题信息挖掘、处理的过程),对于问题后期的思考(求解的反思等)等都可以通过微课的录制展现出来,是提升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方式。
第五是创设学科语言交流平台。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搭建起学生学科学习的交流平台,除了学科研究性学习之外,让学生在解题后将自己的思想方法录制成微课,通过网络交流学科思维过程,暴露学科思维细节,师生将共同受益。第六是激发学科创新思维智慧。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活动借助于不出声的内部语言进行,而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暴露其全部思维过程。
学生的学科微课不仅能说出这道题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出了整个思维过程,更可能会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引发更多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提出不同的想法等,这种生生交流中产生的思维火花无疑是教师传授中不易产生的智慧。
前一篇:教育数字化转型(一)